零碳城市
环保型城市
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提出“零碳城市”的概念是因为富含碳元素的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已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零碳城市”是由组成城市功能的各个系统的节能化、环保化实现的,即通过“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家庭”而最终造就“零碳城市”。当然这里所说的“零碳”也只是一种描述,一种极致的目标。
背景介绍
提出“零碳城市”的概念是因为富含碳元素的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已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象学家告诉我们,20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温度上升0.6摄氏度。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海水倒灌,堤坝崩塌,农田盐碱化等严重灾难,危及沿海数亿人口的生计。
科学家指出,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暴雨、海啸、泥石流以及极端天气等都可能与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有关。而温室气体中的罪魁祸首则是二氧化碳、甲烷以及卤化碳等。这些污染物是人类近300年来才大量排放的,其中发达国家的排放占了大部分。
全世界有将近40%的人生活在城市。有预测说,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60%。城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零碳城市”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环保认知的深入人心,为“零碳城市”的实现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系统构成
“零碳城市”由组成城市功能的各个系统节能化、环保化实现,即通过“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家庭”最终造就“零碳城市”。当然这里所说的“零碳”也只是一种描述,一种极致的目标。
零碳交通
据推测,城市交通包括汽车占碳污染比例很大,有的大都市占20%。降低汽车有害物排放成为实现“零碳城市”的重头戏。世界各国都在研究降低汽车排放的新途径。
零碳建筑
建筑能耗占城市能耗的40%—50%。很长时期以来,我国建筑设计很少考虑能耗问题,特别是大体量的公共建筑成为耗能大户。专家指出,建筑耗能不应当只依赖设计师们的节能理念,更重要的是尽快颁布强制性的建筑节能标准,在民用建筑中尽可能减少大面积的落地窗、过薄的墙体,以及采用节能照明等。老建筑也有能耗过高问题,上海市采用“平改坡”的办法给平顶楼房加盖斜式房顶,大约能节省能耗5%。
零碳能源
城市用电是耗能大户。各国纷纷筹划用非碳的能源发电供热,如潮汐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我国有50多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都在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全国15%的能源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力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装机总量的30%。
零碳家庭
家庭是城市的细胞。“零碳城市”还派生出“零碳家庭”。“零碳家庭”鼓励和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崇尚节俭,厉行节约,尽可能降低能耗。
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全社会齐努力,一个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零碳城市”定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的“地球村”里。
典型案例
哥本哈根
丹麦哥本哈根市政府提出一个雄心勃勃的气候变化应对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放城市。2009年3月18日,哥本哈根市公布一项为期16年的气候变化应对计划,宣布要建设全球第一个碳中和城市,使该市的二氧化碳总排量降低为零。该计划分两阶段实施:2015年,使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2025年,降低为零。
哥本哈根市长丽特·比耶勒高在声明中说:“我们邀请工商界人士和本市市民参与进来,向世界展示我们这个城市的发展和气候友好举措是齐头并进的。”
哥本哈根市政府提出的措施包括:加大在风力涡轮机项目上的投入,使风力发电成为主要能源;推广电动车和氢动力车,让这些车免费停放并免费在街角充电;通过使用生物质能源等使发电厂的碳排放降为零;鼓励市民对绿色能源开发投资等等。
哥本哈根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海口江东新区
2018年6月3日,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口江东新区新闻发布会召开,宣布设立海口江东新区,打造世界一流零碳新城。以保护东寨港生态绿心和江东新区生态本底为前提,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零碳产业平台、打造零碳设施环境、倡导零碳生活方式,构建“零碳交通” “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家庭”等功能系统,构建湿地入城、蓝绿共生、陆海相依、水城相融的优良生态环境,确保蓝绿空间占比位于全球城市前列,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2022年6月14日,“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七场)——“蹄疾步稳以致远 勇毅笃行谱新篇”海口江东新区专场宣布,江东新区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零碳新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是利用清洁能源。新建建筑均设屋顶光伏,光伏面积不低于屋顶面积的50%;新建地面露天固定停车位均设光伏车棚,光伏面积不小于停车位面积;结合新农村建设,有序实施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建设智能电网,构建多能互补的智慧化供电系统。总部经济区综合能源(集中供冷)站即将开工建设。二是发展低碳交通。高标准建成江东大道、白驹大道、琼山大道,均设公交专用道、城市慢行系统。新区内新增机动车均为清洁能源车辆,在海南率先完成面向开放道路的自动驾驶纯电动公交车测试。新建地上固定停车位均配建充电桩,地下固定停车位预留安装条件,建成海南首个“光储充检修”一体化充电站。三是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建筑均不低于绿建一星级标准,其中公共建筑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不足2万平方米的,不低于绿建二星级标准;达到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率均不低于50%。已建成三星级绿建美兰机场T2航站楼、海南首个工厂预制装配式产业园江东新区企业港、海南首个2A级装配式建筑江东国际能源中心等项目。四是提升蓝绿碳汇。划定5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20平方公里公益林、15平方公里陆域的生态管控区,重点保护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三江湿地公园、北港岛海洋公园等核心生态资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蓝绿空间占比在70%以上。完成迈雅河、起步区水系等生态修复工程,建成迈雅河、道孟河、芙蓉河等湿地公园,形成座座“碳库”。其中,三江农场红树林修复项目近五年产生的3000吨碳汇量,作为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2022年5月31日完成交易签约。五是健全生态制度。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出台《海口市江东新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海口江东新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意见》,印发实施《零碳新城建设工作方案》《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工作计划》《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初步构建起现代生态治理体系,保障零碳新城建设落地见效、高质量发展。
2022年10月26日,IURC China “ 以包容性、可持续性及韧性为导向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线上专题研讨会举行。作为中欧4个代表性地区,海口江东新区分享开发经验,展示一个包括可持续住宅、工业、金融和旅游的新城区,将成为集能源、航运、商品和金融工具的国际贸易中心,规划大自然保护区并强调生态恢复。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13 09:49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