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但(读dàn;tǎn;yàn)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时期文字。本义是指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也用来表示转折。
字源演变
但,形声字,《战文编》中从人,旦声。亻为形旁,旦做声旁。字型在演变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但”(tǎn)的本义是指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但”表示脱衣露出上衣或身体的用例不多,古籍中一般用“袒”字表达此义。在古文字中,“人”“衣”作为形旁有时可以通转。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旦”作声旁。在现代汉语中,“但”(dàn)字作为虚词表示转折,“但”用法有很多种,不过其表意的倾向是限制性的,往小的方面说的。如作为副词,表示“空,徒”;“但”表示小的范围,相当于“只,仅”;作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不过,然而”,其实这也是对前面情况的一种否定性限制;“但”同好几个字具有通假关系。如“但”通“诞”,欺诈。又通“惮”,害怕。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人部】徒旱切
裼也。从人旦聲。
说文解字注
裼也。
衣部曰:裼者,但也。二篆爲轉注。古但裼字如此。袒則訓衣縫解,今之綻裂字也。今之經典,凡但裼字皆改爲袒裼矣。衣部又曰:赢者,但也。裎者,但也。釋訓、毛傳皆曰:袒裼,肉袒也。肉袒者,肉外見無衣也。引伸爲徒也。凡曰但,曰徒,曰唐皆一聲之轉,空也。今人但謂爲語辭,而尟知其本義,因以袒爲其本義之字,古今字之不同類如此。
从人。旦聲。
徒旱切。十四部。唐人詩多用爲平聲。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唐韻》徒旱切。《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𠀤音誕。徒也,凡也。又空也。《前漢·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
又語辭。猶言特也,𦯔也。通作亶。詳前亶字註。
又與誕通。《淮南子·說山訓》: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註:但,詐也。
又但馬,一名誕馬。散馬也。《宋書·江夏王義恭傳》:平乗誕馬不過二。程氏《演繁露》:誕馬,猶徒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亦曰引馬,卽但馬也。《遼史》作䩥馬。 
又《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𠀤音憚。義同。
又姓。漢西域都尉但欽,濟隂太守但巴。宋有進士但中庸。
又音鉏,古不知吹人。《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註:但讀鉏。
《說文》:但,裼也。《正譌》:偏脫衣袖也。借爲語辭。
考證:“又音燕。古不知吹人。《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註:但音燕。”謹按淮南子註但讀燕,言鉏同也。謂讀如燕人之言,鉏非讀爲燕也。上音燕之燕改鉏,下音燕改讀鉏。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赏析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韵书集成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4 10:33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