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倻琴艺术
吉林省地方传统音乐
伽倻琴艺术,吉林省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伽倻琴是朝鲜族古老的弹弦乐器,早在公元500年左右就已流行在朝鲜半岛。朝鲜古籍《三国史记》载:“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大概似之。”《新多古记》在谈到它的来历时说:“伽倻国(位于现在的庆尚南、北道)嘉实王见唐之乐器而造之。王以谓诸国方言各异,声音岂可一哉;乃命乐师省熟县人于勒造十二曲。后于勒以其国将乱,携乐器投新罗真兴王,王受之,安置国原。”这些文献记载说明,伽倻琴是仿照汉族的筝制造的。新罗朝时期,伽倻琴东传日本(日本称其为新罗琴)。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现在还存有一张那时制作的伽倻琴。
伽倻琴流传至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代的传统伽倻琴,有雅乐伽倻琴(又称风流伽倻琴)和俗乐伽倻琴琴(又称散伽倻琴)之分,雅乐伽倻琴稍宽大,用于演奏官廷庆典、祭祀等的所谓“正乐”;俗乐伽倻琴略窄小,均有12条丝弦,弦下施柱,一弦一柱,柱可移动,可微调琴弦。五声音阶定弦。因为没有底板,音量较小又缺乏表现力。经过若干世纪的流传和改进,朝鲜族人民吸取其他民族乐器的优点,给伽倻琴增加了底板,形成共鸣箱,创制出民族特点鲜明、性能良好的伽倻琴。
基本特征
主要类型
伽倻琴大致可分为“散调伽倻琴”“正乐伽倻琴”和现代用的“21弦伽倻琴”三种。“正乐伽倻琴”的琴槽通常以独木刳桐而制,没有底板,在琴的尾部有羊耳头状的装置,有12根粗细不等的丝弦,12根“人字型”的弦柱,这种琴已经十分罕见。“敬调伽倻琴”则归于现代,在外观上也做了很大的改进,主要应用于散调音乐,21弦伽倻琴则是现在常用的改良伽倻琴。
声音特色
伽倻琴可以演奏双音、和弦以及简单的复调音乐,但在演奏中一般不做转调。伽倻琴有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演奏者纯熟的手法,能表达出刚毅、柔和、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或奏出雄壮、激昂的宏伟场而,尤其适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民谣等音乐作品。
演奏方式
弹奏者席地而坐, 将琴横于身前, 琴头放于膝上, 左手可按、推、颤、揉, 右手则可弹、滚、琵、拨, 可以用来独奏、重奏、伴奏和合奏。伽倻琴弹唱也是朝鲜族传统的民间表演形式, 是器乐与声乐结合的艺术, 表演者边弹边唱, 加以长鼓敲击节奏,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
伽倻琴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伽倻琴散调》《月亮》《鸟打铃》《桔梗谣 》《丰年乐》等。
传承意义
传承价值
伽倻琴艺术是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朝鲜族人民的性格内涵,充分反映了中国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历史形态。
传承状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音乐文化的创新,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各种文化艺术、娱乐形式不断出现和丰富,使伽倻琴艺术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伽倻琴艺术的演出区域、演出市场和观众均呈下滑趋势,演出展示平台日益减少,急需保护。
传承人物
金星三,男,1955.10.06,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伽倻琴传承人,申报地区:吉林省延吉市。
保护措施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作为中国朝鲜族艺术的摇篮,为伽倻琴艺术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校通过开设伽倻琴课程,培养了多位伽倻琴方面的艺术人才。
2018年12月11日,朝鲜金元均音乐综合大学民族器乐系伽倻琴教授来到延边大学艺术学院,进行伽倻琴教授。
2019年3月3日,中国朝鲜族伽倻琴艺术传习所在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揭牌。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延边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伽倻琴艺术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伽倻琴艺术”项目保护单位延边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主要流派
伽倻琴散调有很多流派,主要是金昌祚流派和沈相健流派。金昌祚的弟子又分成金竹坡流派、安基玉流派、崔玉三流派等等。
社会影响
2012年7月26日延边艺术节中,中央小学的伽倻琴表演获得二等奖。
2014年中央小学的伽倻琴社团参加了延边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
2018年12月11日。延边州歌舞团伽倻琴演员、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伽倻琴教授、教师、学生等一起呈现了一场伽倻琴艺术汇报演出。
参考资料
伽倻琴艺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2 08:45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