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学者越泽明对
溥仪新帝宫的研究,“新帝宫”整体分为三部分,规划占地51.2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三分之二。“新帝宫”所在区域整体呈前方后圆形状,由三部分组成:南部的正门外广场、中部的内廷和北部的宫苑。
正殿为内廷院落中的主建筑,按当时的设计,正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上二层建筑,长220米,高为31米,采用东方的建筑风格,屋顶是清宫殿惯用的金黄琉璃瓦,外墙贴花岗岩,内部大理石装饰。对于建筑内部,除了一、二层是各高八米举架的通透大厅外,还设有正厅、会见室、大小会议室、宴会厅的设施。
1938年9月10日,在顺天广场举行了“宫廷造营兴工式”。最先动工的是整地工程,伪政权机关的公务员都被命令去“勤劳奉仕”。根据伪政权公布的数字,仅从1941年5月到8月,累计献工达34551人次。
后来,“政殿”开始施工,浇灌基础、地下室和部分地上的混凝土。沿着“东、西万寿大街”(今东、西民主大街)还修建了两道“宫墙”,但直到1942年冬天,这道宫墙既没有连贯起来,也没有任何装饰,仅仅砌上红砖。
政殿的主体工程二层框架结构完工后,战争也已进入了白热化。到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因为物资匮乏,水泥、钢材和有色金属材料极为紧张,按照日伪政府的旨意,溥仪宣布把“帝宫”工程储备的金属材料“献纳”给日本军去完成“大东亚圣战”,“帝宫”建设工程随之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