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伤”就是伤感的意思。“韦令”是一个人;“韦”是他的姓,“令”指中书令、尚书令这些职位。也就是说这一首诗是为了表达对一位姓韦的中书令(或尚书令)养的孔雀的伤感之情而写的。
孔雀:鸟名。头上有羽冠。雄鸟颈部羽毛呈绿色,多带有
金属光泽。尾羽延长成巨大尾屏,上具五色金翠钱纹,开屏时如彩扇,尤为艳丽。雌鸟无尾屏,羽色亦较差。产于热带,在我国仅见于云南。可供观赏,羽毛亦为
装饰品。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
玄猨啸而长吟。”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
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唐沉亚之《
为人撰乞巧文》:“假文羽於孔雀兮,而使擅夫佳丽。”宋孙光宪《八拍蛮》词:“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
钟宽洪《你好,亲爱的北京》诗:“毛主席向孔雀借来了翅膀,托着边疆的孩子,飞到北京!”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羽毛五色,声如箫乐。常用来象征瑞应。《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唐韩愈《与崔群书》:“
凤皇、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
鹦鹉:鸟名。头圆,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舌大而软,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能效人语,主食果实。《礼记·曲礼上》:“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鹦鹉,能飞,众鸟趾前三后一,唯鹦鹉四趾齐分。凡鸟下睑眨上,独此鸟两睑俱动,如人目。”清
吴兰修《黄竹子传》:“竹窗昼静,鹦鹉呼茶,
香奁之福地也。”
雕笼:指雕刻精致的鸟笼。汉
祢衡《鹦鹉赋》:“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唐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孔翠望
赤霄,愁思雕笼养。”元吴元可《凤凰台上忆吹箫》词:“雕笼近,数声别似春禽。”
翠尾:孔雀尾。晋左芬《孔雀赋》:“戴绿碧之
秀毛,擢翠尾之修茎。”唐杜甫《
赤霄行》:“赤霄玄圃须往来,翠尾金花不辞辱。”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孔雀毛著龙脑则相缀,
禁中以翠尾作帚。每幸诸阁,掷龙脑以辟秽,过则以
翠尾扫之皆聚,无有遗者。”
可怜刚刚得到那孔雀的时候,韦令公(这里的“美人”可不是现代汉语中美女的意思,这里的美应该是指品行之美,是对韦令公的赞誉之词)为了这只孔雀单独开辟了一个池塘。孔雀的羽毛华美,如同凤凰一般,陪伴在这个池塘旁边,而它的叫声犹如羌笛一般凄婉,让鹦鹉也默不作声。为它雕刻华美的笼子,用美玉做成架子,它都不愿意在里面歇息,整夜只想着回归自然,每一夜都在向南方舞动身姿。如今(因为不堪忍受人类的豢养而)身形憔悴,被众人厌恶,主人只好不远万里以求买得新的孔雀。(这一只孔雀因为失去了照顾)热了只好栖息在地上的水洼中,饿了便只好捉地上的虫子吃,它碧翠的尾巴沾满了泥土,华丽的羽毛也渐渐掉落。因为长时间被人豢养,它已经不再会飞行,在这艰苦的人类社会中,它又该怎样回归自然呢?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
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
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
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