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插花,
北京林业大学申报的传统美术,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于民间,自古以来形成了民间、宫廷、寺观和文人四大类插花。它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一带,多分布于政治中心或经济中心的城市,现在,传统插花的集中研究、保护、发展中心在北京。
据现有资料考证,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经过了汉代的初始期、南北朝的发展阶段、隋唐的兴盛期、宋代的极盛期、元明的成熟期、清后期的衰落期等各个阶段发展至今。
春秋战国时期折枝花(切花)已广泛应用于民间与宫廷之中,出现了祭祀典礼上手持香花礼拜、传花起舞,折取鲜花当作表示爱情和惜别的馈赠礼物,制作花束、花车、花船、花旗、花屋等广义插花形式。
秦汉时期出现了原始容器插花的形式,在河北望都东汉(公元25—220年)墓道壁画中,绘有一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立着一排六枝小红花,甚似折枝花插在陶盆中,圆盆置于方形几架之上,形成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当为中国插花艺术产生的初期形式。
南北朝时期容器水养插花正式见于史籍中。最早出现的关于佛前供花的记录为公元5世纪的《南史·晋安王子懋传》,其中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嫒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献佛,祈求母病,霍然痊愈。这是已知的历史遗存中,关于容器插花水养的最早文字记载。
唐代宫廷插花兴盛,宫廷中举行牡丹插花盛会,有严格的程序和豪华的排场。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幄(障风)、金错刀(剪截)、甘泉(漫)、玉缸(贮)、雕文台座 (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将牡丹宫廷插花的9个程序,名曰“九锡”,视为至高无上,不容擅动的庄严仪式,就像帝王赐给有大功或有权势的诸侯大臣的9件器物一样。对插花放置的场所、剪截工具、供养的水质、几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的规定,并咏诗、作歌、谱曲,再饮以香醇的美酒方能尽兴,进行视觉、听觉、味觉多层次的艺术欣赏。
五代据宋代陶谷《清异录》中载:“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做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盛况空前,这是插花史上最早举办的大型插花展览会。郭江洲创造了能够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在一铜盘内均匀立着铜管,铜管下口相通,向盘中注水,花材插于管内能固定位置并可以吸水,相当花插和容器二者相结合的器物,使用方便,插作灵活。
宋代崇尚理学,插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多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为插花主题。宫廷插花如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所记:“两京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帐;至梁、栋、柱、拱,以筒储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也。”民间爱花之风不减唐代。吴自牧的《梦梁录》有:“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根据吴自牧的记载,当时不论官吏庶民,在吉凶庆节时,一切筵席通常是由四司六局承办。而四司六局的职掌中,香药局管烧香,茶酒司管点茶,帐设司管挂画,排办局管插花。四者合成:“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四艺”,为当时非常流行的民间社交礼仪规范,可见插花已成人们生活必需品了。
明代初期受宋代的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对日本花道立华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色调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丽,常用灵芝、如意、珊瑚等装点插花,取其吉祥如意等寓意。花器多用铜或瓷瓶,花材选用注重花性。构图上汲取书法和绘图上抑扬顿挫,曲折多变的运笔手法,造型讲求线条美。晚期插花理论日臻成熟,许多有关插花艺术的专著问世,为历代之冠。其中以袁宏道(1568—1610年)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谈到了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和技艺上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它是中国插花史上评价最高的一部插花专著。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等,对花材的选择、处理技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清代流行写景式插花和谐音式插花。受盆景艺术的影响,利用花材表现自然景色,采用写实的手法,将自然风光浓缩于盆中。谐音式插花是以花卉和果实名称的谐音为主题,作为取材和造型的基础。如马贻所绘作品,以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为花材,取其谐音为主题“前程万里”。年节吉庆,一律以吉祥为主题,这也是中国插花有异于他人之处。
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提出“起把宜紧”“瓶口宜清”两个技巧秘诀,对插花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了促进作用。此外,还自创了初期“剑山”,对当时和后世插花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总结出“撒”的花材固定法。陈淏子在《花镜·养花插瓶法》中对插花水养方法、花枝处理技术、陈设和花器选择亦有论述。
清代后期,中国传统插花,随国势的衰微而趋于没落。
文化特征
艺术特色
一是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不刻意改变其天然姿态,而是顺乎花枝的自然之势,“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是追求花材的意趣美,讲求以花传情;
三是善用木本花材,以线造型;
四是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
五是赋予花材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性,寄托情思;
六是注重将花材与花器、几架、配件以及作品环境的统一,体现整体和谐美;
七是兼顾中国人的独特赏花方式,分曲赏、酒赏、香赏、谭赏、琴赏和茗赏等。
分类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按创作的人群分为:民间插花、寺观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
按风格分为:理念花、心象花、写景花和谐音造型花;
按插花容器的区分,有瓶、盘、碗、缸、篮、筒等六大传统容器的插花。
艺术特征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形成过程中,受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及宇宙观的影响和中国绘画、造园、文学以及风俗等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特征: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
传统插花虽极少对自然花材进行人为的加工,刻意改变其天然姿态,但也决非将自然界的花卉、草木拿来即用,而是对其进行取舍并加以高度的概括与提炼,融入作者的情感,是人与自然的沟通,虽然所用之材取于自然,体现出的却是“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般的神韵。
讲究诗情画意,注重意境创设
不仅注重花材的形式美与色彩美,而且追求花材的意趣之美,讲求以花传情、以花达意、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善用木本花材,以线造型
受中国绘画之影响,中日传统插花以线条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段,认为线形材料更富有情趣与生气,更能抒发情感。所以,在插花中经常用木本枝条作为主要花材,运用枝条的不同形态以及其粗细、平斜、曲直、张驰、高下之变化,表现不同的外延美与内涵美。
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
多以三主枝为骨架,组成直立式、倾斜式、水平式和下垂式的四种基本图形。通过高低错落、动势呼应、俯仰顾盼、刚柔曲直的布局和手法使花材各得自然妙趣,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生动造型。
强调花材的寓意与季象
中国传统插花中,花材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性,并借此寄托情思,抒发情怀,表达作品的神韵意趣。如荷花之“出污泥而不染”,兰颂君子之德,以梅祝福等。借用各种的时令花材,表现四季景观之变迁,也是中国传统插花的特征。
重视作品与陈设环境的统一
传统插花历来将花材与花器、几架、配件以及作品与环境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只有整体的和谐才是艺术之体现。
独特的赏花方式
中国人赏花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赏花时不仅追求多形式、多层次美的享受,而且更追求由此而获得的心灵上的感受。按时代先后有曲赏、酒赏、香赏、谭赏、琴赏、茗赏等。其中以唐代之酒赏、五代之香赏、明代之茗赏具有特色。
制作工序
制作材料
(1)花材。中国传统名花都是中国传统插花的优秀花材,如牡丹、芍药、竹、梅、海棠、兰花等,其富于线条美的枝干和叶片,为中国传统插花迷人的自然造型奠定了基础;名花的深厚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插花作品意境美的构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2)容器。常用传统插花容器有盘、瓶、碗、篮、缸、筒等六大容器。
(3)花插。传统插花一般选用“撒”与剑山固定花材。
(4)几架和垫板。它是放置插花作品的器具,形态多样,常用优质的硬木制成,起抬高作品增加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5)配件。配合作品主题的需要,常添加一些配件,如动物、人、船等模型和中国结组合于作品中,其质地有瓷质、金属质、布质、塑料质等。达到点明主题、烘托环境的效果。
制作流程
(1)构思。传统插花是一种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活动而不是随意简单的花材组合与造型,也不是单纯的表现花材自然属性的美,而是通过花材组合与造型后的形、姿、色、韵、表达一种思想情趣与美好意愿。所以在插制之前应认真构思,根据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来决定选材、造型与设色。
(2)构图。传统插花艺术构图基本上遵循中国画画论的原理和法则。多以三主枝为骨架,组成直立式、倾斜式、水平式和下垂式四种基本图形。
(2)花材与容器的选择。根据构图与造型需要选择相应的花材,中国传统插花中,花材选用注重花性,一般选择富有寓意、格高韵雅、且线条优美的木本花材作为骨架花材。花器选择多用铜、瓷、竹质,种类有瓶、盘、碗、篮、缸、筒等。
(4)花材的修剪。木本花材的修剪是插花创作,尤其是东方插花创作中十分重要的基本技巧,也是贯彻始终的主要手法之一。
第一,细心观察花枝的向背和走势,并找出最佳的观赏面,然后谨慎动刀剪、不可粗率行事。
第二,除去病、弱、枯枝、以及交叉枝、平行枝、等高枝。
第三,注意剪切之处不应有明显的刀痕。
第四,在插入容器后,作适当的调整。
(5)固定。传统插花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茎段作“撒”的瓶花固定法。主要原理即借用花枝与瓶壁、瓶底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相互依附和支撑来固定花材。选用具有一定弹性的茎段“卡”在瓶口内壁上,将瓶口的空间分割成几个小空间,将花材插在某一小空间内,基部以瓶壁支撑,或将茎做成十字型、井字型等支撑架在瓶口的茎段,古代称之为“撒”。常用的瓶口“撒”有一字撒、十字撒、井字撒和丫字撒等。
(6)陈设。根据作品的造型以及所表达的意境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几架、配件以及陈设场所。
(7)赏析。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史学价值
传统插花艺术在3000多年的发展中,见证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历代风土民情的变迁,具有较高的史学与民俗研究价值。
文化价值
传统插花涵盖了中国所有民族、人群和时代。它受儒、释、道以及诗、书、绘画、文学等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滋养,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
艺术价值
传统插花吸取了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姐妹艺术的精华,与花材和容器融和,不仅仅是手工艺作品,而且是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有思想美和意境美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自娱娱人的高雅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社会价值
传统插花不但对古代东方插花艺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注重意境创设、简约环保的创作技法等,还被西方现代插花所借鉴。
传承状况
由于人们对传统插花艺术缺乏了解、专业研究人员匮乏、研究资金短缺以及深入资源普查、挖掘难度大等原因,传统插花艺术还未真正进入大众生活之中。系统梳理与传承保护传统插花艺术这一文化遗产,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传承谱系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传承关系简表(古代)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传承关系简表(现代)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北京林业大学获得“传统插花”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北京林业大学将启动普查工作,从考古文物及现存史籍中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历代插花资料与图片、系统梳理;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纳入大、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在有关大专院校开办插花艺术专业;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创作符合国情和大众的插花艺术形式;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让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世界插花领域重现辉煌。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21年3月26日,徐州首届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展——百卉嬉春·花朝节花展在徐州美术馆举行。
2021年4月17日,醉美四月天——中式传统插花艺术展在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开展。
社会活动
2021年3月15日,历下区图书馆尼山书院举办“文人雅集”系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插花。
2021年4月26日,金融街少年宫开展插花艺术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