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湿疹
病症名
传染性湿疹是继发于慢性感染源、皮肤化脓源、外伤感染等病变周围的湿疹
疾病介绍
传染性湿疹(infectious eczematous dermatitis)又称传染性皮炎(infectious dermatitis)或传染性湿疹样皮炎(infectious eczema),本病多发生在有传染性分泌物的病灶周围,其脓性分泌物或渗出物引起周围皮肤出现湿疹样改变。
疾病名称
传染性湿疹
英文名称
infectious eczematoid dermatitis
别名
dermatitis infectiosa eczematoides;impetiginous eczema;infectious dermatitis;infectious eczema;传染性皮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分类
皮肤科 > 过敏性或变应性皮肤病 > 几种特殊性湿疹
ICD号
号码为:L30.8
病因
属一种自体敏感性皮炎。病人先有局部葡萄球菌感染,本病由此感染病灶向附近扩张蔓延,不仅是自身接种过程,也是自体敏感的表现。感染病灶可分为中耳炎、疖、痈,眼、耳或阴道分泌物,外伤感染,以及慢性溃疡及烧伤感染等。附近皮肤可对病灶渗出物的细菌或其他产物或是受损组织产生过敏反应,于是发生湿疹样皮炎。
发病机制
化脓性病灶,如中耳炎、脓疱疮或外伤感染等的脓性渗液中的细菌或组织的化学物质作为抗原,对皮肤产生致敏作用,而发生湿疹样皮炎改变。研究证明细菌抗原能促进皮肤中的细胞毒性反应,这种反应可能加重或促使湿疹样改变持久存在。但不是发病的惟一因素。因此真正原因及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临床表现
皮疹为红斑,境界清楚,有多数水疱、脓疱或毛囊炎,表面覆有脓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和痂皮,皮损周围炎症显著,向周围扩大蔓延,有时周围出现一圈即将剥脱的鳞屑或鳞痂,其下常有积脓,附近淋巴结肿大。具有自家接种的特点,搔抓可使皮损呈线状分布。受分泌物刺激的部位,耳后、腋下、乳房下亦可发生。自觉瘙痒但较湿疹为轻。
发疹前先有慢性化脓性感染,原发灶可为一个水疱或脓疱,或是一个有鳞屑或结痂的发炎丘疹,或是一个渗湿的红色斑点,往往对称地发生于露出部位。有时最早的损害为溃破的脓肿、疖、痈、鼻窦炎、慢性中耳炎、褥疮、瘘孔、疥疮或溃疡,也可以是鼻部、眼部或阴道的病灶感染。常常是在局部病变加重时,感染灶周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疮、结痂,并逐渐向外蔓延成为一片片的流出浆性脓液的湿疹样皮炎,表面有结痂。当症状较轻或炎症消退时,患处干燥脱屑。重时患处可以肿胀,糜烂、流出渗液、外围有明显的红斑、丘疹、小水泡、脓疱等急性湿疹化改变,成为湿疹性成片皮肤损害,边界不规则。局部淋巴结往往肿大,偶尔有体温升高。身体别处也可因自身敏感性反应而发生广泛性皮炎。有的病人常因搔抓出现线状或条状湿疹性皮炎,皮疹多不对称,有剧烈瘙痒,但一般较湿疹轻些。
实验室检查
中性白细胞增多。
辅助检查
本病的病理变化,表皮的棘细胞层肥厚、水肿,浅部可糜烂,常含有葡萄球菌。真皮的乳头层水肿充血,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
根据发病部位、皮损特点、有感染灶等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传染性湿疹要与接触性皮炎、湿疹、脓疱病及皮脂溢性皮炎区别。
治疗
西医治疗
首先应禁止洗涤和搔抓以免病灶扩大蔓延。使用抗生素清除原发的感染病灶,可做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便选用敏感抗生素。可使用强的松,地寒米松等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使严重的急性炎症迅速减轻,并停止不适宜的外用药。局部在急性渗湿性状态下,可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1∶20复方硫酸铝溶液(布罗溶液)湿敷。渗液减少时,可外用1%的龙胆紫溶液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溶液、洗剂或乳剂。在渗液很少的慢性皮炎状态下,可外用10%鱼石脂软膏、百多邦软膏以及红霉素、氯霉素软膏等。
中医治疗
则宜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方用解毒凉血汤
相关药品
组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7 16:46
目录
概述
疾病介绍
疾病名称
英文名称
别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