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能主动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以及
行政事业单位的
财务会计及相关岗位,牢固掌握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
审计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会计基本理论及相关经济管理知识,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操作的技能,能适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求,胜任
出纳、
审计、
税务、材料物资核算、
工资核算、
成本核算、
收入和利润核算、总账报表等会计岗位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
在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所面对的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事业单位的记账员、成本会计员、
出纳员、工资核算员、财务管理员、报税员;次要就业岗位为内部审计人员、政府审计部门的初级审计人员、
会计师事务所的助理审计人员、统计员、仓库核算员、会计档案管理员。本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如下:
技能
通过课程技能训练和实训基地岗位实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会计核算和进行财务管理的能力。
2、掌握税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从事税收实务的能力。
3、熟悉国家财经法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具有本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上属于专业技能部分)
4、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等基础文化知识。
5、掌握专业写作的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所需的语言组织及文字表达能力。
6、掌握相关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中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7、掌握必须的英语知识,具有一般的阅读与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
(以上属于通识技能部分)
知识
1.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
税法、税务会计、
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经济法规、统计学等相关知识。
3.熟练运用各种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日常核算。
(以上属于专门知识部分)
4.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外语、计算机、财经应用文写作等基础文化知识。
5.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以上属于基础理论知识部分)
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
思想政治素质、
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
2.具有全局观念和良好的
团队精神、
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
管理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专业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在国外,美国的
通用电气公司于1954年率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单项工资数据处理,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
会计数据处理的新起点。在国内,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较晚,1979年在财政部的支持和直接参与下,才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1981年,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部和
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
中国人民大学和
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合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首次正式将电子计算机倍息技术在会计业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成为一门集电子信息技术、会计学和
管理学等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分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知识/理论课程体系两部分。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培养对应岗位(群)技能所需的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基础课的实验课,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模拟实训、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纳税实务等专业课的实训课和校外顶岗实习。
(二)知识/理论课程体系
知识/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包括思想道德、计算机、大学英语、财经应用文写作等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必要的管理学基础、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课和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模拟实训、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纳税实务等专业技能课。
人才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熟悉企事业单位会计复式记账原理、会计账务处理程序、通用账务处理软件和通用报表软件的工作原理及操作使用,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工资、固定资产、材料成本、产成品、销售利润等子系统软件的建立、安装和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网络财务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熟悉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具体准则及行业会计制度。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
教学内容
1、会计基础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会计的
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确认、计量、报告方法的性质、实用性等,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
2、管理学
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基础课程。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具体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计划、目标、预测、决策、组织概述、 组织结构、 人员配备、领导者、激励、控制与协调、控制基础理论、控制技术与方法、协调。
3、经济法
本课程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动态和高职高专教学要求和特点,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又系统而突出地介绍了规范市场主体及活动的法律规范,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规范及经济仲裁和审判的基本知识。突出一个“新”字,力图容纳我国的最新立法成果,同时,用图表方式将相关内容进行对比,以便于读者更好地掌握其中的要点和区别。本课程侧重于介绍微观层面的法律制度,并配合相关案例和分析,注重在实际经济工作中的法律应用,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篇幅安排合理。
4、税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税法的基本原理、
基本制度和
基本技能。具体内容包括税法基础理论、税收债务法原理、商品税法律制度、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财产税和行为税法律制度、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等。
5、初级会计实务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本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处理的原则是: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只涉及到有关费用的核算方法,完成费用按要素的核算与归集。费用按成本项目或成本计算对象的归集与分配等方面的内容则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加以解决。有关报表分析的内容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讲授。
6、成本会计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两大部分。由点到面,按成本会计工作顺序,以成本会计职能分章,逐步分层次介绍成本会计工作内容。具体包括:成本会计绪论、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核算的品种法、产品成本核算的分步法、产品成本核算的分批法、产品成本核算的分类法、成本预测与决策、成本预算、日常成本控制、成本考核、成本报表等。
7、会计电算化
该课程主要介绍企业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业务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模块构建,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方式的影响;了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要求与制度规范、购销存业务核算子系统、基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数据整理与加工。
8、审计
本课程为了适应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根据财政部“十五”教材建设规划要求,作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类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内容以民间(社会)审计为主,兼顾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以企业财务审计为主,兼顾其他各类(行业)审计;以审计实务为主,阐述审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
9、财务管理
本课程在一直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树立风险意识,熟练掌握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和分配活动等财务活动的规律及特点,通过协调各种财务关系,降低
企业资金成本、优化企业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资本运作,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10、税务会计
税务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分税种介绍我国现行各税种的基本内容、应纳税款的计算、税务和会计的处理等,使学生掌握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
11、企业会计模拟实训
企业会计模拟实训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训课程,是以企业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从建账开始,到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程实务操作演练,使学生作接近于企业真实业务的会计操作,全面了解企业的会计工作,从而培训实用型、应用型的会计人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可取证书
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会计资格证等。
就业方向
从事中小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出纳、材料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和利润核算、总账报表等会计岗位。
就业岗位群:
(1)从工作内容看:主要从事各类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等工作。
(2)从岗位名称看:主要有各类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的收银员、会计核算员、报账员、出纳员、记账员、报税办税员、工厂车间核算员、仓储货运管理员、内部审计员,以及一般财务文员。
(3)从职称方面看:主要有会计员、助理会计师(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会计师(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助理审计师(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和审计师(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
(4)从职务方面看:有分工作岗位的会计核算员、主办会计,通过努力,可以晋升为财务主管、财务科长、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总会计师。
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业务、会计咨询和服务业务,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出纳、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维护、开发设计及销售等工作。也可从事各企业事业单位的
统计工作,仓库保管工作、产品营销工作等。
专业特点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手工会计系统与计算机会计系统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经过比较分析后,计算机会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手工会计系统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相同点有:
专业领域
数据的层次结构
在会计工作中,广泛运用计算机来处理经济业务,是会计技术上的革命,但并没有改变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电算化仍然要遵循
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对发生的
经济业务都要运用复式记账原理,编制
会计分录,登记
账户,然后编制会计报表。
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信息,进行经济预测,参与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手工会计或电算化会计要达到系统目标,都必须经过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和传输,从价值方面入手来控制经济活动,努力实现以尽量少的投入,达到尽量大的产出。
会计电算化专业报考条件
凡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均可以报考,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如下分类:
1、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会计、等专业专科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
2、经济管理类非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会计、企业财务管理等专业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须加考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三门课程;
3、其他专业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须加考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五门课程。
原理规则
基本原理目标和基本功能
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电算化会计会引起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上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渐进型的,而不是突变型的,电算化会计必须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都必须保存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是会计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实行电算化会计,大部分会计档案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手工会计下纸质的会计档案变为磁性介质的会计档案,备份消失和复制都很容易。这就要求用更科学的方法,加强会计档案的保管。
会计理论和方法会计法规和准则 共同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电算化会计不能置会计法规和
会计准则于不顾,相反应当更严格地执行,从措施上、技术上杜绝可能的失误。
主要区别
手工会计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的不同点有:
计算工具
手工操作的主要工具是算盘、计算器,而计算机操作使用电子计算机及一些辅助设备,计算省时省力。
数据载体数据处理形式
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的处理要经过分类、计算、过账和登记,而电算化会计处理数据是自动进行的。
查找方式
手工会计系统的查找要翻阅各种凭证、账簿、报表,查找速度慢,而
会计电算化系统,查找方便、迅速。内部控制方式错误更正方法账务处理程序账簿设置和记账会计人员素质会计工作组织体制对账、结账和账项调整
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可以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
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计算机有大量存储并易于调用,从广度上大大扩展了会计 数据的领域。在已建立起的过去经营活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处理,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动态,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经营方案进行预测,这就为日常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随时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能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人们只需做一些辅助性的操作,而把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方面,更好地完成会计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