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神、佛、祖宗、做丧事、忌日、扫墓中被“消灭”的纸,就是会纸。又有“烧纸”“黄纸”“四会纸”“土纸”之称。 纸面比较粗糙、易燃。
简介
此种纸张不必太讲究质地的精细,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他“正统”价值的认定。所以现代大部分也采用和古代类似的方法制作。会纸的基本原料是竹子,即古时《天工开物》所称“竹纸”。
制作方法
1.软化。先把竹子斩成一尺半长短,放进石灰池里浸泡,浸竹的时间要4~5个月,用石灰水软化竹纤维;
2.净化。浸泡后的竹料捞出晒干,然后用清水再泡1个月,去除石灰杂质,再捞起晒干;
3.制作纸浆。用机器(古代用的是水车)把竹料打碎,将粉碎的原料放进水池里搅拌均匀,便成为造纸的纸浆了;
4.抄纸,是造纸的关键。抄纸的工具是用极细的竹丝编成的帘(现代很多作坊用的是塑料帘),用抄纸帘在纸浆池中轻轻一晃,便抄起来,帘子滤掉了水,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晒干了就是会纸了。纸张的厚薄和均匀取决与师傅的控制水平,轻荡则薄,重荡则厚。抄出的纸堆整齐成为纸胚,垂直整齐。
(按《天工开物》的记载,抄纸前纸浆是要经过蒸煮的,不过现代的会纸是用来焚烧或包装的粗纸,所以这个步骤可以省去)
5.过滤水分。纸胚经过绞机压榨挤掉水分,再令其风干。
6.松纸。把本来粘连在一起的纸胚分页,师傅右手用特制的木板敲打切拨纸胚,左手不断翻弄,纸张便松开呈一页一页。技术性很强。
7.晒纸。精制纸张要一张张用烘箱烘干,粗纸只需一叠叠放在阳光下晒干即可。
这时候做成的会纸多半是半成品,还要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加工或印制。
相关资料:
现代主要生产会纸的地方是广东四会县的邓村,全村十之九以上人家,沿袭古法造纸。被成为“会纸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