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正志斋
江户后期学者藩政改革家
会泽正志斋(1781-1863年),又名会泽安,常陆久慈郡人,水户学儒者。往水户藩随藤田幽谷学习,遂成为水户藩儒官,协助德川齐昭进行藩政改革,先后主持彰考馆、弘道馆。宣讲大义名分,主张尊王攘夷,其思想对幕末的尊攘运动中产生较大影响。著述丰富。文政七年(1824年)5月,亲身经历过英国捕鲸船船员持枪上岸,水户藩将其拘捕的冲突事件,强烈感受到海防重要性的会泽正志斋在获知驱逐令出台后,疾笔完成后来被尊崇为日本幕末尊攘论的经典的《新论》。在该书中会泽正志斋就驱逐令的颁布言道“今幕府断然明令天下, 见虏必摧之。公然同天下以此为仇。而令布一日,必欲天下不分智愚, 攘臂趋令”,表达了赞赏并期望民众依照驱逐令齐心合力地抵御和驱逐西方势力的心情。
人物生平
会泽安出生于水户藩西南下谷一个人口多,俸禄薄的下层藩吏之家。幼年家贫,铸就了他勤奋好学的读书精神。为人秉性敦厚,谦虚近人,谈吐举止温文尔雅,颇有学者之风,见识非凡。其父会泽与平,乃郡奉行属下的一个卑微小官,然而以清廉闻名于世,同时也是水户藩内颇具声望的学者。他处理公务不徇私情,教人育子不离忠孝,会泽安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中成长起来的。
会泽安10岁那年,拜当时水户藩最具人望的大儒藤田幽谷为师,学习儒学,专攻孝经,并且开始接受水户学《大日本史》所标榜的大义名分观念。幼年之时的他,听藤田讲授孝经,每每有所感悟。他把孝经所宣扬的仁、义、忠、孝、悌作为自己的思想、行为道德准则,立誓“不为此道,非人也。”会泽的一生,完全实践了他少年时代立下的誓言不仅矢志不移的追随在德川齐昭身边,而且还提出了著名的尊王攘夷理论。
18岁之时,会泽以藤田幽谷优秀的得意门生的身份进入水户藩校彰考馆。23岁以后成为德川氏的家庭教师(伴读),辅导藩主的儿子们研读儒家经典,体会水户之精髓大义名分。当时德川齐昭是年龄最小的公子,会泽伺候在其身旁,或讲解,或诵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川齐昭思想的形成。
1822年,会泽自立私塾南街塾,讲授儒学。次年,出任彰考馆总裁代役。由于当时藩内党阀政争趋于激烈,会泽于1829年愤然辞去了代役,退出彰考馆。随后,在藩主继嗣问题上,不顾生死,冒擅越藩界之大不韪,率众去游说幕府官吏,拥立德川齐昭。德川齐昭就任藩主后,会泽即被任为七郡奉行之一。不久又担转入彰考馆并任总裁。他屡屡向德川齐昭进言要求改革学制。在特跟藤田东湖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协助德川齐昭开设了专门训练藩士的藩校“弘道馆”,他跟藤田东湖一起写的《弘道馆记》成为了后期水户学的经典,宣扬其宗旨为“尊皇攘夷”、“允文允武”、“忠孝合一”。
1840年,由于水户藩实行加强自藩实力的诸多改革引起了幕府的猜疑,加之藩内反对派的大肆破坏,德川齐昭在政治上失脚,会泽等人受连坐之累,一起受到幽闭的处分。自此,会泽改号憩斋,以示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从此埋头奋发笔,从事著述。他一生所著颇多,收入《思问篇》、《闲圣篇》、《息邪篇》三篇之中,而以《孝经考》、《中庸释文考》、《新论》、《迪彝篇》《下学迩言》等最为著名。从理论上使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水户学体系化,把大义名分的封建观念与内忧外患的国家政治形势联系了起来,提出了一整套维护封建统治的新理论。
1853年佩里叩关后,德川齐昭复出。作为谋士,会泽随同齐昭前往江户,收到德川将军的接见。他多次阐述关于海防的意见,力主对外强权,倡导主战论。1858年,德川齐昭由于领导拥立德川庆喜运动,又被大老井伊直弼禁闭起来,会泽见此形势,坚决辞职归乡,隐居至1863年8月27日去世,享年82岁。
人物评价
会泽的一生中除了1830年到1831年当过一年郡奉行之外,其外数十个年头,始终作为水户藩的一代名儒、德川齐昭的御用学者,或著书立说,或献计献策,或教授藩士,为维护封建统治,劳心竭力,渡过了他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学究生涯。他在佩里叩关的28年前即1825年就提出了攘夷的口号,指出日本民族所面临的危机,号召志士们为日本国家和日本民族的前途奋起,足见其思想之精深,见识之高远。作为一个封建思想的理论者,确是是一个不可多的的人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7 13:5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