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水楼,位于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是
叶挺将军的祖屋,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据《叶氏族谱》记载:清道光五年(1825年),会水楼由叶特盛玄孙叶成发始建。会水楼旺盛时期曾经居住二百多人。
建筑格局
会水楼坐北向南,由泮池、禾坪、堂屋、横屋等组成。总面阔42米,总进深50米,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禾坪前面泮池,围屋正面开三门,中间的为中轴祠堂大门,门廊立两柱,双步三架梁,三根木联枋,梁架及撑角上有木雕;大门上嵌一匾额,塑“会水楼”三字,墙上有壁画;一进门厅,中间置木屏门,屏门背面门板上有“司马第”三字,两侧耳房;二进中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六柱后墙承重,后置活动开启木屏门,梁架上有精美的木雕;三进上厅,中间置神龛,供奉祖先灵牌,神龛上刻“南阳堂”,左右有牌联。子孙梁上刻“百子千孙;长命富贵”字样。三进厅堂之间有天井相隔,天井左右设横巷及“南北厅”,四周封檐板上有精美的雕刻。祠堂后面还有一排居室(当地俗称“后座”)。中轴堂屋与横屋之间,以天阶相隔。
文物遗存
会水楼祠堂大门门廊立两柱,双步三架梁,三根木联枋,梁架及撑角上有木雕;大门上嵌一匾额,塑“会水楼”三字,墙上有壁画;门厅中间置木屏门,屏门背面门板上有“司马第”三字;中厅梁架上有精美的木雕;上厅中间置神龛,供奉祖先灵牌,神龛上刻“南阳堂”,左右牌联为“祖德源流千载远;宗枝奕叶万年长”。子孙梁上刻“百子千孙;长命富贵”字样。
会水楼围屋的后山,有一棵苍干虬枝的古樟树,这棵樟树已有600岁高龄,是迄今发现的岭南地区最大、最古老的樟树,有“岭南第一樟”之称。叶挺小时候常跟伙伴们在这棵樟树下玩耍。民国八年(1919年),叶挺就是在这棵古樟树下与告别乡亲,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这棵古樟树被大家称为“将军樟”。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叶挺(1896-194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领导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叶挺在会水楼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的15个春秋。他16岁时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后以优异成绩进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就读,民国七年(1918年)冬结束保定军校学习曾返会水楼居住两个月,除帮家中做些农活外,几乎天天都上山锻炼身体。
叶蔚林,作家、诗人,著有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渔米乡》和小说《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
叶文华,周田早期党组织领导人。会水楼是叶文华故居。民国十七年(1928年)夏,共青团员叶文华受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淡水周田村开办夜校,宣传革命道理。
屋名由来
会水楼因房屋门前有两条小溪汇合于此,故得此名。
文物价值
会水楼见证了有为青年的奋斗革命历史,孕育了叶挺将军、叶挺将军胞弟叶辅平等国家栋梁百年更迭,屹立不倒,是惠阳历史上的里程碑,也为研究惠阳地区清中期的客家围屋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2004年8月,会水楼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会水楼进行了全面大修,所有塌的房屋修旧如旧,恢复了建筑原貌。
2019年4月19日,会水楼被
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分类号为Ⅲ-67。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
公共交通:从惠阳站出发,乘坐惠阳168B路/惠阳166路转惠阳3路至叶挺将军故居站下车,步行280米可至会水楼,约需1小时。
自驾:从惠阳站出发,经迎宾大道、X225可至会水楼,约16.4千米,约需用时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