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经撰杂譬喻
後秦·鸠摩罗什创作的古文
《众经撰杂譬喻》是晋代後秦·鸠摩罗什创作的古文。
著者
後秦·鸠摩罗什译
朝代
书目提要
〖解题〗 (暂缺) 〖质量〗二三校。
版本
通行本
卷数
3
部分内容阅读
(六)昔有一婆罗门。居家贫穷正有一?牛乳日得一斗。以自供活。闻说十五日饭诸众僧沙门得大福德。便止不复牛。停至一月并取。望得三斛持用供养诸沙门。至满月便大请诸沙门至舍皆坐。时婆罗门即入牛乳正得一斗。虽久不乳而不多。诸人呵骂言:汝痴人。云何日日不乃至一月也。而望得多。今世人亦如是有财物时。不能随多少布施。停积久後须多乃作。无常水火及以身命须臾难保。若当不遇一朝荡尽虚无所获。财物危身犹如毒蛇无得贪著。譬如昔日佛游波斯匿王国中。见地有伏藏满中宝物。佛语阿难。汝见是毒蛇不。阿难言:已见。时有人随佛後行。闻此语试往看之。见有好宝。嫌佛此语谓为虚绮。此实是宝而言为毒陀。其人即时私将家人大小取此宝物。其家大富。有人向王言之。此人随得宝藏而不输官。王即收系。责其宝物即时输尽。王故不信更多方拷治之。痛毒备至而复不首。王大怒欲诛其七世。载出欲杀。王遣人微伺为何道说。即言:佛语至诚。实是毒蛇而我不信。今为毒蛇所由知当何云:若为毒蛇所杀正可及身而今乃及七世。实如所语。使者具上事向王陈说。王闻此语即唤令还。语其人言:佛是大功德人。而汝能忆佛往语。王大欢喜还其宝物。放之令去。缘念佛语故得免死难。是以佛语不可不志心念之。
比丘道略集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一五)佛语目连。汝对欲至。目连言:我有神力超蹈须弥山。对若东来我便向西。若北来我当趣南。那得我耶。佛语目连。罪福自然不可得避。远飞不息乃堕山中。时有车辐老公。目连正堕其前。形状似鬼。老公谓是恶物。举车辐打之。即折其身。目连被痛甚羞懊恼。尽忘本识。佛哀念之授其威神。尔乃得自思惟还复本形。是砰车辐老公。目连前世时父。目连与父诤。目连意中念言:挝杀此公骨折快也。是以得此罪殃。慎莫作不孝之罪。是以人生处世。不可不慎心口而孝养父母也。
(二八)昔有导师入海采宝。时有五百人追之共行。导师谓曰:海中有五难。一者激流。二者洄波。三者大鱼。四者女鬼。五者醉果。能度此难乃可共行。众人要讫乘风入海到宝渚各行采宝。一人不胜果香食之。一醉七日。众人宝足?风风已到。欲严还出鸣鼓集人。一人不满四布求之。见卧树下醉未曾醒。共扶来还析树枝拄之。共归还国。家门闻喜悉来迎逆。醉者见无所得独甚愁?。醉人不乐拄扌丈入市。市人求价。乃至二万两金。其人与之。问杖有何德。曰此为树宝。捣烧此杖熏诸瓦石悉成珍宝。其人反求之。少许持归试验果如其言:所可熏蒸悉成众宝。喻曰:导师者谓菩萨也。五难者谓五阴也。宝渚者谓般若七财也。醉者从心懈废也。折取宝树枝者谓自修励。更兴精进。熏瓦石成宝者谓以经道熏诸恶行悉成法器也。
●卷上
●卷下
(三七)昔有一人两妇。大妇无儿。小妇生一男。端正可爱。其婿甚喜。大妇心内嫉之。外徉爱念剧於亲子。儿年
参考资料
众经撰杂譬喻.中国知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7 13:28
目录
概述
著者
朝代
书目提要
版本
卷数
部分内容阅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