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的《众声喧哗》最令人兴奋的部分,无疑是对“互联网会不会促成中国社会的大幅转变”这一命题的讨论。面对“网络在中国同时满足了人们参与和远离政治的欲望”这一两难困境,作者强调即要警惕对于网络的过分溢美,又肯定互联网对于当下“生长中的公民社会”的价值。无疑,网络将成为未来各种力量对话和博弈的主要场所。 对于中国互联网的思考,《众声喧哗》是乐观的,作者胡泳始终保持了当年对于“数字化生存”的理想主义期望。正如
法兰克福学派试图从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中寻找解放性力量一样,作者在这本网络批评试图在批判中拨开树丛,找到通往美好未来的小径。对于这条小径,至少有两点:一,网络大众具有信息上的优越性;二,互联网能够成为公共言论的有效出口。
回顾我所看到的中国
互联网发展史,作者的这个论断是可信的。十多年前,网络还是跟“黑客”有关的科幻素材。2000年前后,我和几个同学从那个北方小城市的第一间网吧里接入网易聊天室,同学们每天攀比从聊天室网友那里寄来的信件和照片,为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的爱情故事感动得痛哭流涕……十年后的今天,2008年11月1日网易正式关闭其聊天室服务。羞涩的聊天室随着一代人的记忆远去,SNS(社会性网络服务)却开始进入2.5亿中国网民的生活:qq已经拥有了4亿个账号,51拥有1.3亿注册用户,成立三周年的也超过了4000万个真人用户。
阿诺德·汤因比在他的伟大著作《历史研究》中写到:“我们时代的一个特点是由于现代技术的惊人进步,导致‘距离消除’,现在历史被如此迅速地创造出来,以致它常常使我们惊诧不已。”
创新扩散理论表明,当一个应用超过总人口数的10%这一临界点后,增长的曲线将变得陡峭,中国用十年走完了网民数从0到2.5亿,接下来将在两到三年内很快达到5亿,网民的人口统计特征也将吻合于中国总人口特征的分布。这意味着儿童、中老年人、农民等这些过去远离网络的人群将进入赛博空间,开始发出他们的声音……
“一些重要的东西被忽视了,就像大象在卧室活动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人们根本无视它的存在;或者,对一些重要的东西人们得不出完整的看法,有如‘盲人摸象’的寓言所显示的那样。”胡泳在后记中写到。
本书触及了网络政治学的一个重大话题——
网络空间中的公域和私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信息时代的开端,公与私的含义和边界都出现了不容忽视的
游移。本文主要探讨,经由新的共有媒体的作用,传统的公私两分如何在社会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产生消长和易位。
作者胡泳作为过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在本书中把各种基于数字技术。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消解了传统的信息中介的媒体系统称为共有媒体,它涵盖了新闻和舆论、政治话语和叙事、社会交往和个人心理等多个领域。本书指出,公域和私域不能看做结构性的东西,而必须视之为一种流和一种过程。在网络时代,我们既追求生机勃勃的公共生活,又要保证私人领域的一定自主性。在中国这样的公共领域并不发达的国家,互联网可能成为普通公民抵制信息垄断和发出声音的唯一出口。为此,对这种最具参与性的传播媒介的限制,应该明显低于对传统媒体的限制。共有媒体也许不能一夜之间成为中国的政治,但是却能够促进独立于国家的社会力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