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休(拼音:xiū)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个人背靠大树休息。“休”本义指歇息,引申指休假。又引申指完结、停止,再引申作使动用,表示使停止。“休”也引申指劝止,还引申作副词,表示不要。另外“休”也指吉庆、美善。
字源演变
会意字。“休”字的甲骨文由人与木两部分组成(图1、2),木即树的象形,两者会意人倚靠着树,表示休息;还可以看作是人在树荫下休息。金文的形体基本同于甲骨文,左边像侧立的人,右边像伫立的树木。小篆的形体直接源自金文,和金文的部件完全相同,只是在笔画上作了文饰,更加对称。隶书的“休”字,左边写成了“亻”旁,但并不影响对文字取意的理解。
“休”的本义,通过以上字形的解析,可以知道是休息的意思。例如《诗经·周南·汉广》中所说的:“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这里的休即息、休息的意思。由这个意思又引申出停止、结束的意思,例如“欲说还休”“永无休止”等。古人还有“休妻”之说,“休”也是引申用法,是停止在那里不再启动,于是表示遗弃、抛弃的意思。古人在对这个字的使用中,已经用今人比较常用的一个意义了,例如“休百日”,这里的“休”即假,休假的意思,今人通常表达为“休假”。由本义还引申出否定的含义,即禁止,这个时候是作为否定副词,例如“休要提那事”,即不要提那件事情的意思。
劳动收工后回家,也是休息。休的异体字就加一表示房屋的广(yǎn)作庥(“广”可遮蔽,与树荫似)。柳宗元《石渠记》:“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后“庥”与“休”分化成两个字。
由人在树荫下休息的造字象意,又引申为树荫。例如《汉书·外戚传下》:“依松柏之余休。”“树荫”之义又引申为“遮蔽”。例如《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这两个意义后来用“庥”字表示。
随着词义的不断发展,“休”后来又有了表示美好、快乐、吉庆等形容词义。如古书中的“休德”表示美德,“休戚相关”即是欢乐与悲戚均息息相关联。这可能是一种远引申义,休息、调整一番就会在情绪上感到轻松、愉悦起来,因此渐渐地便有了喜庆、欢乐的意思了。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许尤切(xiū)
休,息止也。从人依木。
庥,休或从广。
说文解字注
“(休)息止也”注:《周南》曰:“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从人依木”注:许尢切,三部。
“庥,休或从广”注:《释诂》曰:“休,戾也。”又曰:“庇、庥,廕也。”此可证休庥同字。
广韵
许尤切,平尤晓 ‖ 休声幽1部(xiū)
休,美也。善也。庆也。息也。又木名。许尤切。十三。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休;部外笔画:4
《唐韵》许尤切。《集韵》《韵会》《正韵》虚尤切,并朽平声。美善也,庆也。《书·太甲》:实万世无疆之休。
又《周官》:作德心逸日休。《诗·商颂》:何天之休。
又宥也。《书·吕刑》:虽休勿休。注:宥之也。我虽以为宥,尔惟勿宥。
又《尔雅·释训》:休休,俭也。疏:良士顾礼节之俭也。《诗·唐风》:良士休休。
又休沐,言休假也。一曰下沐,一曰旬休。唐法,旬休者一月三旬,遇旬则休沐,即十日一洗沐也。
又致仕曰休。
又休息。《礼·月令》:季秋之月,霜始降,则百工休。
又扬子《方言》:称傀儡戏曰休,亦曰提休。
又地名。汉封楚元王子为休侯。见《史记·年表》。
又《尔雅·释木》:休,无实李。注:一名赵李。
又蚤休,药名。
又姓。
又休休,人名。见《五代史》。
又《集韵》:吁句切,音煦。 气以温之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角之,本蹙于𠜶,而休于气。
又同咻。《左传·昭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注:燠休,痛念声。
又叶虚娇切,音嚣。陆云《赠郑曼季诗》:拊翼坠夕,和鸣兴朝。我之思之,言怀其休。
又叶匈于切,音虚。《吴志》胡综《黄龙大牙赋》:含契河洛,动与道俱。天赞人和,佥曰惟休。《说文》:休在木部,人依木则休。《尔雅》:庇荫曰休,会止木庇息意。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亻”窄“木”宽,顶部“亻”低,底部“木”低。“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木”,横起笔与“亻”的两笔相接点持平,在横中线上侧;竖笔在竖中线右侧;撇、捺舒展,撤尖伸向“”下侧,捺收笔高于撇。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30 08:27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