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禅寺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龙山镇
伏龙山,群峰环抱云缭舞绕,青松翠竹之中。据南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其山跨东海,西海之门,宛若龙头,龙尾之形,因名伏龙山。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鉴诸禅师云游至此,见此山状如蛟龙,云雾升胜,四周大海,环境幽雅,深信为修行道场,遂发愿开山建寺。
千年古刹伏龙禅寺坐落于慈溪市之伏龙山,伏龙山,唐时为海岛,如今傲立东海之滨,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宁波舟山连海大桥,犹如巨龙,一南一北,汇聚于山下。沈海高速近在咫尺,329国道擦南麓而过。
山不甚高,却有绝佳风景,旧有“莲塘春晓、蓬苑秋香、霜凝丹樨、云亭残照、横玉叫天、白虹淩空、后岭层松、杰阁飞帆”八景之胜,历有称道,唐开国元勋尉迟恭、宋政治家王安石、大文豪苏东坡、
民族英雄文天祥、名学者黄震、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清抗法将领欧阳利见、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商帮巨子虞洽卿等历代名宦显贵,观览之余,吟诗纵情,流传众多佳篇。如今伏龙山,步步皆景。伏龙寺院、莲花池、千丈岩、摩崖石刻、仙人桥、蛇打滚、蝙蝠洞、洽卿墓等,众多景点,供人游赏。
据载,伏龙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鉴诸禅师云游至此,见一岛如蛟龙伏海,云浮雾绕,而岛中环境幽雅,信为佛子修道佳处。于是披荆斩棘,平地筑砌,凿石围池,终使一座庄严之梵王宫耸立于山巅。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更名寿圣禅寺.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寿峰普宁于此广弘药师法门,施医济药,刺史柳公武奏请,改寺额为广福禅寺,“ 东海佛国,药师道场”,从此名扬十方。
伏龙寺高僧辈出,从开山祖师唐鉴诸禅师始,而后惟靖禅师,宋寿峰普宁,清懒耕元来、千日成眼、省三佛才、中兴善庵、到近代志恒和尚、诚一法师等不一而具。尤其近代律宗大德
弘一大师,曾三次住锡伏龙寺,前后达一年之久,为伏龙寺增添光彩的一页。大师于1931年底,初抵伏龙寺,就甚喜此地清幽之境;又与住持诚一法师相交甚欢,是年在此度岁。驻锡期间,弘一大师心境憩澹宁静,曾用六天时间,恭写《佛说阿弥陀经》,共十六大幅。后又陆续写了一百多幅嘉言集联,馈赠至友学生诸人,这是弘一律师存世墨宝最多的创作时期。另还绘有众多幅佛画,尤其是用朱砂绘成的“罗汉长卷”,精美异常,堪称旷世佳作。
伏龙禅寺,鼎盛时期,梵宫恢宏,殿舍完备,时属三北地区(指姚江之北
慈溪、
镇海、
余姚三县)之首,为“浙东名寺”。寺院布局严谨,依山势而建,充分显现宋代建筑风格,但不幸于1941年6月,遭日军焚毁,宏伟梵宫,夷为废墟。
欣逢盛世,社会和谐,佛法昌隆,伏龙禅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06年批准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规划中的寺院占地面积258亩,建筑面积11805平方米,拟建礼佛、展示、塔院、弘法修行、罗汉群像、山林湖景诸区。其中琉璃宝殿和天王殿现正如火如荼建设之中,相信不久之将来,伏龙禅寺当恢复“浙东名刹”之繁盛,重现“东海佛国、药师道场”之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