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里土陶
山东省枣庄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伏里土陶,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伏里土陶吸取了各个朝代土陶艺术的优点。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特点,明清吸收其它姊妹艺术长处的印痕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纹饰缀手法,根据不同的器形,选用线条文纹、乳钉纹、漩涡纹等。如大站狮,巧妙地将几种纹饰结合起来,很有传统气息;反映主题的历史文化特征较为鲜明。表现手法传统、朴直;生活气息非常浓郁,将制作的精巧性和作品的实用性相结合;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赏玩、祭祀、生活用品等类别。其中八角松枝盆为妇女梳妆用品。
产地环境
伏里土陶产自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伏里村位于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西南方,南与薛城区接壤,西临滕州,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这里是滕县至峄县古官道与泗水、费县山里通往江淮地区的要道,现为枣庄至京福高速与店韩一级大道的交叉点。
伏里村地处鲁南泰沂余脉的低山丘陵地区。南、东、北高,西是一片平原。小伏河自南往北穿村而过,从村北折西而流,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四季分明。地质结构复杂,制陶需要的黑立土、红胶泥、白高龄土、红石等储量丰富,适宜制作土陶。
历史渊源
伏里土陶始于5600年前,是东夷族的莱夷部族,向中原地区(向西)发展而定居下来的先民文化;
清代中晚期,伏里土陶工匠模制的祭祀器香炉、土堞;
清末民初,伏里村制陶业出现了生活用品类、祭祀玩耍类和建筑类土陶;
民国初年,伏里人恢复了建筑屋顶上脊兽的制作,对伏里土陶进行了工艺创新;
民国至建国前后,伏里村仅大窑屋作坊就多达24口,陶窑7座;
1982年,伏里村民制作的39种,共600余件土陶作品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山东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会;
1982年以后,伏里陶瓷正式命名为伏里土陶。
生产情况
截至2012年底,山东省枣庄市伏里土陶开发出生产祭祀、赏玩、生活用品三大类别200多个品种,年产值200余万元。
产品荣誉
2013年07月1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伏里土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伏里土陶产地范围为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陶泥产自产地范围内,陶泥化学成分如下:
取土→制泥→制坯→装窑烧制→出窑→彩绘→出厂。
取土:选取细腻、吸水性强的陶泥,去除杂质。
制泥:取出去杂质的陶泥,加水调和形成坯泥。
制坯:手工拉坯,泥条盘筑粘结,成型干燥。
烧制:装窑,封窑,首先小火预热,从常温逐步升温至窑壁变白,然后开始加大火候,800℃至900℃高温烧制10至24小时,观察口可看到窑内胎坯开始由橘红-橘黄红-陶釉发亮透明即可停火。封死窑的全部通气口,焖到窑内温度与外界自然温度相当。
彩绘:出窑的陶器,除尘,刷黑漆一遍,晾干,再刷清漆和铜粉。
出窑、检验:
(1)外观检测:无变形、起泡、过烧、欠火。
(2)铁锤敲击:无嘶哑、闷声。
(3)用水试压:无渗漏。
感官特色:古朴庄重、陶质深沉、古铜色、色泽浑厚;敲击声音响亮、清脆,余音悦耳;透气性好而长期使用不渗漏,支撑力大。
理化指标:吸水率≤5%。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伏里土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伏里土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10:48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