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岩位于福建省联合乡联东村入口处,距尤溪县城33公里。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创建。
乡伏虎岩简介
石祖殿前的摩崖石刻,记载着历史以来建设各项目点滴,其文化内涵极为深远。这里山襟水带,景色宜人,山上树木奇特,石径曲折迂回,殿堂亭阁,凌空挂壁,与对面不到200米处挺拨的五谷仙山遥遥相峙,形成万仞峡门奇特景观。如今,伏虎岩已是集旅游、休闲、朝圣的好去处,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七日是伏虎岩庙会,邻近地区群众近万人参与,庙会做佛事三天,香客如云,异常热闹,人们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001年1月,伏虎岩被尤溪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伏虎岩游感
记不清是第几次来伏虎岩了,每到周末,我还是向往着她。当我驱车来到联合水尾左边山岩下,沿石阶信步而上,经览胜亭、步云亭、接佛亭,就走到了“圣地” 石门岩。
伏虎岩原称石门岩,是戴云山脉的延伸。据说戴云山像一条大蟒蛇,横越九十九座山峰,经过南平九峰山,来到联合水尾。此地是绝壁悬崖,有万丈之深;伏虎岩与牛角山相对面,酷似两扇大门,昼开夜关;中间一条丹溪水缓缓而下,有青山作伴,万古恒流。
伏虎岩位于尤溪东北方向的联合乡,距城关有38公里。相传800多年前,联合乡闹虎患,人畜不安。百姓前往南平西芹伏虎庵请来伏虎神像,以镇虎灾,果然,神到害除。四方百姓敬重神威,崇拜神德。在将伏虎神像抬回原处路经联合与南平交界处时,两根抬杆忽然折断,众轿夫惊奇,纷纷跪拜在地占卜,以问神意:是否不愿回西芹?一卜显是,连占三卜皆显是,轿夫们甚喜,于是以两根竹干将伏虎神像抬回圣地石门岩。为敬拜伏虎神像,百姓就在石门岩上建造了一个神殿------石门祖殿,石门岩也因此被称为伏虎岩。
伏虎岩对面的牛角山上有三座尖尖的山峰,象牛角一样,故得其名。然而,站在石门祖殿往前望,牛角山上的三个山峰却很象三根天烛,魏然挺立,风雨不灭,日夜不熄,实乃牛角山特有之“三宝”;其根与丹溪水相连,其华与日月星互耀。神象显形,烛光隐色;千秋万代,永不熄灭;月走星移,天烛永恒;三根天烛敬神像,伏虎禅师威更长。
联合乡塔兜街地呈圆形,象一块盆地,相传从前此地有一座七层实心塔,是南宋嘉靖年间所建,后被地震所毁。今逢改革盛世,百姓为开发旅游,敬留神仙,齐心协力,仿照古塔,在伏虎岩重建一座七层虚心塔。据说,此塔不仅有佛,而且有仙;佛在下,仙在上;仙居塔,佛护殿。当你遇有升学、就职或经商、良缘,登上六、七两层,就能得到仙的保佑。
绵绵戴云山,幽幽伏虎岩。伏虎岩作为戴云山这条大蟒蛇的尾巴,在显赫的石门祖殿之下,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之内有一个神秘的洞穴,叫虎岩洞,此洞常年有水,不时还会生“蛋”,传说这是戴云山这条大蟒蛇的肛门与生殖器,果真如此,那就是一条世上最大的“活蟒蛇”了。
“高阁凌云举头红日近,远山入画回首白云低”。站在石门祖殿,向右遥望巍巍的金鸡山,它仿佛是在呼喊着伏虎神的威灵;向左府视悠悠的丹溪水,它似乎也在流传着石门岩的故事。我情不自禁的向牛角山郑重三拜,再转身面向伏虎神象,发自肺腑地感叹:
——神哉!伏虎岩。
莆田伏虎岩
佛教似乎与老虎有着不解之缘,佛书上就记载着摩诃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清代乾隆皇帝还曾将十七、十八罗汉钦定为降龙、伏虎罗汉。而在莆田城区的伏虎岩上,也曾出现过一位著名的“伏虎和尚”,人称妙应禅师,也称伏虎禅师。
伏虎岩,又名石室岩,位于城区西郊二公里处的山上。山上有多处石洞,相传为古人穴居之所,故名石室岩。唐代妙应禅师于唐大中六年(852年)在此建寺,当时寺名为“石室岩精舍”,传说禅师出入常跨两只驯虎,故又名伏虎岩。妙应禅师俗姓黄名文炬,莆田涵江黄霞村人,是唐末著名高僧。生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他出身书香门第,年轻出家潜心研佛,后“栖隐于此”,住在石室岩,与野兽为伴,一心一意修身养性。传说禅师有“驯虎之异”,山虎来到岩洞前,他便以禅心驯虎。此后,他常骑虎入城,宣佛传教,成为一时奇迹。至今,西岩寺后山,留有“伏虎岩”遗迹和碑刻。
在漫长的岁月中,这座古刹历经沧桑,仍保留着许多珍贵遗迹和文物。如今,沿着百余级石阶蜿蜒而上,两边松石夹峙如墙,摩崖题刻点缀其间。路旁有篆体“伏虎岩”。由此拾级而上,便到“石室岩精舍”。其南侧有一座玉皇殿,前有一对透雕龙盘八仙石柱。寺后耸立着一座七层四角形砖塔,奇峭古朴,别具丰采。寺旁有块巨石,突兀于群岩之上,长约2丈,形似舌头,人称“龙舌石”;石下有洞穴,其上有古榕盘石而生,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树下有乘风亭。
春天的早晨和黄昏,石室岩常有云雾飘浮于奇岩怪石、丛林灌木之间,烟云缭绕,时隐时现,“绿树迷离古刹前,缥缈云山深莫辨”。“石室藏烟”之胜景,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石室岩附近还有仙迹、虎源、卓锡泉、曲水池、涅槃木台、海印石、天仙庵等诸景。
如今,石室岩已列入城区风景名胜旅游区,在改革开放以来,开通了凤凰山旅游水泥路,扩建寺内各个建筑物,铺上了一条从山下至山顶五里石板路。每天下午城区许多男女老少结伴爬山锻炼。妙应禅师伏虎的故事你可以不信,但故事里所包含的人如何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真谛,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