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庙坐落在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渌江右岸的伏波岭上。伏波岭岭不高而峻秀,渌江水水不宽而源长。
伏波庙坐落在
株洲县渌口镇渌江右岸的伏波岭上。伏波岭岭不高而峻秀,渌江水水不宽而源长。圣庙凌空,雄伟壮观。可谓一方风景胜地。
伏波庙历史悠久。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建武17年(公元41年)交趾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为太守苏定所迫,率众造反,占领60余城,侧自立为王。是年冬,光武帝差伏波将军马援,率楼船二千艘,领兵二万南征交趾,叛乱始平。马援南征往返途经渌口,历时三载,均屯兵于岭上,后人感其勋德,便将此岭以 “伏波”名之,沿用至今。
马援 (公元14-公元49年),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作为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他常常对宾客们说: “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马援一生为国尽忠,最后殒命疆场,真正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雄峙在渌江之畔的伏波岭,因为他的到来而人喊马嘶,因为他的屯兵而名扬三湘。而今,他离去整整2000年了,但是伏波岭、伏波庙与伏波将军一起,仍然牵动着人们的无边思绪,引发着人们的万千感慨。
后唐武安军节度使
马殷,尊马援为先祖,奏请唐王恩准伏波将军马援为昭陵(灵)英烈王。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踞湖南时,在伏波岭立神祠,名曰 “伏波祠”,又称 “大王庙” 。古庙分上下两进,中有天井,雕梁画栋,左右两侧各有厢房三间,右后侧有膳堂,供僧人食宿之用。前殿奉有关帝像,后殿为伏波将军塑像,金铠金甲,右手举鞭,两目圆睁,栩栩如生,乡民朝香礼拜,香火旺盛。
1927年2月3日,毛泽东同志考察
湖南农民运动,驻庙召开农运骨干会议,伏波岭遂成为渌口周边地区农运中心。1944年9月,日寇飞机轰炸渌口时,伏波古庙被毁。现存之庙,为1968年秋株洲县革命委员会作为毛泽东同志早期革命活动纪念地和大革命时期农协会旧址,根据老人记忆,按原式样制图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