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甲戌会试榜登一甲三名的伍长华是一位南京回族人氏。这是我国
科举制度上第一位回族探花,清人福格在《听雨丛谈》上盛誉为“教门(旧时对伊斯兰教称谓)鼎甲之始”。不仅如此,在清代267年在外官中任过从一品总督大员所谓“
封疆大臣”的回族人士计有两位:一位是任过
闽浙总督和
两江总督的
马新贻,另一位就是伍长华。
长华的曾祖父伍遵亮是清朝康熙年间人,字致远。《金陵通传》谓“以替古春鉴藏称”。他是金陵城内著名古董珠宝的鉴赏家和收藏家,同我国清代著名伊斯兰教学者、大阿匐、《归真要道》的汉译者伍遵契是同宗叔伯兄弟。
长华的父亲伍光瑜,
岁贡生,候选县学训导,曾在长江岸边(南京下关)设立生生堂,置备拯溺船,救助失水、投水者,地方县志上说“每岁活人无算”。著有《补园集》。
伍长华中试探花以后,任职
翰林院编修三年,曾四校京闱,还主持过一次浙江乡试,任过一届广东学政。道光二年以后,伍长华出任外官,先后历任广酋右江道、广东、
长芦盐运使、甘肃按察使和云南布政使。他出任地区,或是边陲难治之区,或是瘴病肆虐之域,每到任辄令僚属将当地每日晴雨粮价抄录汇呈,细心研究,常言人曰:“此民生休戚之本也。”在甘肃按察使任上,时值陕兵哗变包围总督府,长华用计捕捉了兵变首领郑曼年等。
陕甘总督杨遇春主张尽杀兵变士兵,他力争缓处,是役仅戮十三人,陕甘人士称之德政。
清代盐政和铜务是两大批政,伍长华在云南布政使任上,著有《云南钢法考》,着意革新。他亲自巡查境内各矿,多次奏请免除铜厂民欠无着工本银。当年云南解至京城的运铜官船,按制须在汉口、江南更换船只船丁,沿途地方官本有护船弹压之责,然却串同船主借机勒索运员,甚至公然包庇匪徒,劫船盗铜。而押解运员亦常夹带川省私盐,沿途走私贩卖,得利与地方官员剖分,彼此利害盘根错节积重难返。伍长华在
云贵总督伊里布支持下,采纳御史袁文祥建议,将运铜官船包由运员领银自行办船直放天津,严格规定沿途停靠地点、时间和抵京日期。这项改革对当时铜法盐务是重大刷新,收效甚显。
当然,伍长华一生最值得回顾的是鸦片战争前夕,他与
林则徐共事的一段历史。道光十八年(1838)伍长华升为湖北巡抚。四月奉旨,九月四日到楚,其时
林则徐为湖广总督,督府与
抚院同在武昌办公,而且林伍两人又是旧交,昔日同在京师
翰林院供职(林早伍一科中试
留馆),故而相处契密。虽然林伍在湖北共事只有三十余天,因为这年十月林则徐即奉旨晋京陛见道光皇帝,但据《林则徐日记》记载,两人在这短暂日子里,往返接触就有十六次之多,有时竟一日两见,共同商讨湖北大政及禁烟事宜。两人曾共同会衔奏请朝廷缓免湖北各地受水旱被灾地区田赋钱粮,又共同发布禁烟告示。别切市民禁戒吸食(均见《林则徐集·奏稿》)。
道光十八年(1838)时任湖广总督的
林则徐奉诏北上晋京陛见道光皇帝陈述禁烟方略。嗣后林则徐改放
两广总督,余缺,道光皇帝谕旨“着令湖北巡抚伍长华署湖广总督”。在此以前,湖北巡抚伍长华和当时还是湖广总督的
林则徐两人联合在湖北武昌行辕校场当众焚烧查禁的鸦片一万余两,“槌碎”烟枪三千余杆,此举震动朝廷,两湖兵民山呼,父老称谢。《林则徐日记》中有所记载,时间是道光十八年九月七日,比“虎门销烟”整整早九个月。武昌禁烟为“虎门销烟”总结了经验。两人还在校场检阅兵丁,显示了湖广地区禁烟的力量和信心。
林则徐离去以后,伍长华在武昌一如既往贯彻林则徐禁烟主张,封闭烟馆,惩戒烟客,并对湖北盐务、漕运作了一些革新,利用盐捐兴办学校书院,修筑汉阳临江石堤。
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当时
湖广总督周天爵因惩处大冶县令孔广义遭到反讦,朝廷交伍长华处理。伍长华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力争缓解。不久周天爵又因属下非刑逼供而牵连获罪,革职戍边。伍长华虽与此案毫无关联,却以“审讯不力”革职。尽管不久混迹官场的
周天爵便被
起复任为清代视为“肥缺”的
漕运总督,但在宦途上没有背景的伍长华却归老家乡,翌年(1841)便病逝在金陵中正街新宅,再也无法施展他报国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