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波萨他
巴利语uposatha的音译
伍波萨他:巴利语uposatha的音译。该词源于梵语upavasatha。若从词源学的角度来分析,upavasatha由upa(近,随) + vas(住) + atha组成,直译为“近住”,即在特定的日子里持斋戒的意思。[179]
内容介绍
伍波萨他有三种意思:
1. 一个月当中特定的日期——斋日
古印度的历法属于太阴历,一年分十二个月,月份按月亮绕地球运转的周期推算。推算方法是从每个月圆日的第二天明相出现(aruõuggamana,黎明)时开始算起,到下一个月圆日的第二天明相出现为至结束180,约三十天(小月为二十九天)的时间为一个月。如此,每个月又可分为两个半月:从月圆日翌日开始到月黑日为“黑月”,从月黑日翌日开始到月圆日为“白月”。其中,月黑日与月圆日两天皆称为“十五日”(paõõarasika)。若遇小月,月黑日也可以在十四日。于是,在每半个月中,第八日、第十四和第十五日皆称为“伍波萨他日”或“斋日”(uposatha-divasa)。斋日的日期约相当于中国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廿九与三十日。
2. 在家居士所持守的学处——八戒
自从佛陀在世时开始,在家居士就有于每个月的斋日来到塔寺、亲近僧团、听闻佛法、受持八戒的传统。由于八戒多数是在“伍波萨他日”受持的,所以称为“具足八支(条)的伍波萨他戒法”(aññhaïga samannàgata uposatha-sãla dhamma)。181
3. 僧团举行的甘马之一——诵戒 佛陀规定:比库僧团应在每个月的月圆日和月黑日两天举行伍波萨他。在这一天,共住同一界内的比库僧众齐集一处,举行伍波萨他甘马(uposatha- kamma),念诵戒本《巴帝摩卡》(pàtimokkhuddesa)。
注解
[179] 该词的佛教梵语被写作poùadha, posatha或upoùadha,所以古代将之音译为布萨、布洒他、褒洒陀等。若准此,则poùadha = poùa (长养,养育) + dha (净),有长养、长养净、增长等义。因此,北传佛教的poùadha在词、音、义等皆与巴利语uposatha有所不同。
[180] 与中国农历不同的是:农历是从每月的朔日(初一)算起,而古印度历则是从十六日算起。
[181] 北传佛教也作八关斋戒、八戒斋。只要条件许可,居士可以在任何时候受持“伍波萨他八戒”,而非特定要在斋日才能受持。
摘自《巴利语汇解》玛欣德尊者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9 12:06
目录
概述
内容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