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萨耶夫
俄国作家笔下英雄人物
伊萨耶夫(俄文Исаев), 又名施基尔里茨,是尤利安·谢苗诺夫(1931.10.8——1993.9.5),俄文Юлиан Семёнович Семёнов笔下最著名的传奇英雄,苏联高级间谍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打破了苏联传统的宣传方式,把纳粹分子描写成具有人性的活生生的人。在谈到施基尔里茨时,谢苗诺夫说:“我喜欢历史,然而不幸的是,我要借助小说里主人公的力量来跨越这些阴暗面。”根据该小说续集《命令我活着》改编的广播剧在莫斯科电台连续播出,成为广大苏联听众所喜闻乐见的节目。同时也有同名电视剧以及苏联功勋火箭工程师的含义。
人物设定
伊萨耶夫,虚拟人物,是俄国作家尤利安·谢苗诺夫笔下的英雄人物。
伊萨耶夫最著名的扮演者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
人物评价
伊萨耶夫(俄文Исаев), 又名施基尔里茨。
原著是尤利安·谢苗诺夫(1931.10.8——1993.9.5),俄文Юлиан Семёнович Семёнов笔下最著名的传奇英雄,苏联高级间谍的首席代表。他已先后在谢苗诺夫的14部作品中登场。在《春天的十七个瞬间》里,双重间谍施基尔里茨阻止了希特勒的部下与西方联盟的密谋计划的实施。小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后,深受苏联各界的好评,吸引了众多年轻的谢苗诺夫迷。甚至令普京总统立志从事克格勃事业(并如愿以偿)。他的作品打破了苏联传统的宣传方式,把纳粹分子描写成具有人性的活生生的人。在谈到施基尔里茨时,谢苗诺夫说:“我喜欢历史,然而不幸的是,我要借助小说里主人公的力量来跨越这些阴暗面。”根据该小说续集《命令我活着》改编的广播剧在莫斯科电台连续播出,成为广大苏联听众所喜闻乐见的节目。
影视作品
作品简介
该剧由央视八套海外剧场于2013-8-28引进,改名为:《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前传》。
根据尤利安·谢苗诺夫的小说《无产阶级专政的钻石》、《无需密码》和《柔情》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伊萨耶夫》自2009年10月11日在俄罗斯上演,全剧一共16集。全局制作剪辑精良,音乐琳琅,堪称一流。第一部从第一集到第八集,展现了苏维埃新旧政权交替时旧派流亡贵族、无产者、反对政权、寄居在欧洲的俄裔、无产阶级政权里的矛盾、不足。构成了一幅场面宏大、深刻解剖人性的大时代人物群像。第二部为后8集,插入主人公的婚姻来由,场景由前一部的欧洲回到俄国。值得一提的是,与一般的谍战剧不同,全剧的第一二部结局没有胜利者的高亢,反而意味隽永,发人深省——不落俗套。
类型:谍战片导演:谢尔盖-乌苏里雅克
主演:丹尼尔-斯特拉霍夫
俄罗斯首映:2009年10月
时长:每集近45分钟
作品赏析
提起间谍,今天年轻的朋友自然会想到007,但对于七零后来说,“974同志”的代号则更加令人热血沸腾。与这个代号想联系的,是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马克西姆·马克西姆耶维奇·伊萨耶夫和“施季里茨旗队长”,后者是974在党卫军内的掩护身份,与这个身份相联系的,则是那部鼓舞了几代人的《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当年普京就是受到这部电影的影响才加入克格勃的。
2009年,在苏联解体18年后,作为《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前传,《伊萨耶夫》悄然登场——说悄然,其实是指国内而言,据说片子在俄罗斯还是很火的,主演丹尼尔·特拉霍夫在俄罗斯是非常有人气的演员——今天的国人保留有苏联记忆的越来越少了,我们的电视台,也更乐于将黄金时段让给专供家庭妇女杀时间的韩剧和日剧,而不愿意引进这样一部精致而严肃的电视剧。所以,除了一小部分俄语爱好者和我这样的苏联控之外,这部制作精良的作品,在国内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伊萨耶夫》已经出了两季,共16集,从时间上说,讲述的是伊萨耶夫早年的经历,故事取自谢苗诺夫的《无产阶级专政的钻石》和《无需密码》,讲述的是伊萨耶夫早年与党内腐败分子、梅尔库洛夫叛匪和谢苗诺夫匪帮(十月革命后的哥萨克叛匪首领),以及日本、德国情报机构的较量。
《伊萨耶夫》好,好在几点。一是时代背景把握得好,导演显然是对“春天”和谢苗诺夫原著都吃得很透。和“春天”相比,《伊萨耶夫》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不在于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而在于对一个已经陌生的时代——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真实再现。所以,影片最大的力量没有集中在展示主人公的高超智慧和敏捷身手上,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宛如清明上河图般的历史长卷,黑白镜头和彩色镜头交替运用,历史影像和剧中人物交叉剪辑,有一种“昨日重现”的感觉。在道具上也非常考究,布景的做旧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连伊萨耶夫穿的海龙皮领大衣和海龙皮帽都是仿制的当年的老款,苏联红军使用的莫辛纳甘步枪的几个型号从刺刀的上清晰可辨,可见是下足了功夫。
二是人物把握得好。伊萨耶夫迷人之处,在于他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伊萨耶夫和保尔一样,对革命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无比的忠诚,对情报事业有着高超的天分和近乎狂热的热爱。为了完成任务,他敢于一个人深入虎穴,和德国驻爱沙尼亚的情报分支机构斗智斗勇,不惜激怒对手抓捕自己,逼对手犯下错误。为了忠诚于情报事业,他宁愿与深爱自己的美丽的女歌手分手,也不愿意“让女人分享我对工作的爱”。 在看到杀手尾随爱人丽达上火车后,他没有选择挺身而出而是选择了迅速撤离,宁可让爱人被杀手杀害也不肯对德国情报机关暴露自己契卡的身份。
伊萨耶夫和保尔又不一样,他不是的传统意义上的布尔什维克,这不仅表现在他没有入党,更表现在生活情趣上的“贵族化”。他对文学、音乐、诗歌乃至宗教都有深刻的见解,对数学精深的研究(剧中伊萨耶夫对德国特务头子自我介绍时幽默地说“我能概括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的伟大贡献”),精通法语和德语,在生活细节上也非常考究(第一季第四集通过女歌手丽达的视角展示了伊萨耶夫生活的精致:他吸巧克力口味的美国香烟、喝加牛奶的咖啡、欣赏女歌手烤制的精致的点心,非常风趣幽默,谈吐高雅,领丽达一见倾心)。他欣赏名车(第一季第八集结尾处有所表现),善于取得女人的欢心。对上级他并不盲从(第二季开头,伊萨耶夫通过报纸的信息准确判断出德国可能重新崛起、再次掀起战争的趋势,并对上级“欧洲不会答应”的判断不以为然),对敌人他也并不粗暴(表现在剧中,伊萨耶夫在面对敌人时从不像契卡同事布德尼科夫那样威胁和怒斥,而是彬彬有礼,态度安详, 从不爆粗口)。这些矛盾之处,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完美地体现于一身,使得伊萨耶夫的形象既可敬又可爱,既高大又有血有肉。
第三好好在“真实性”。导演对于时代人物的真实性把握得非常好,既没有犯脸谱化,也没有打着人性的旗号混淆是非。剧中既对布尔什维克政权中的腐败分子,(如别洛夫、加扎良、普罗霍洛夫、波扎姆奇、舍列赫斯等)滥用职权、草菅人命,上下其手偷盗国库钻石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严厉的鞭挞,也对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进行了不露声色的赞美和歌颂。比如抢劫国库的那场武戏,守卫战士在战友牺牲、自己受伤的情况下,只用一把毛瑟C96依然对抢劫钻石逃窜的匪徒紧追不舍。又比如那个高大丰满的女契卡,甘冒被侮辱的危险接近腐败分子普罗霍洛夫,又在其图谋不轨时奋起反抗,将其打得鼻青脸肿,看的人大呼痛快。再比如伊萨耶夫的助手布德尼科夫,身为契卡的干部,家中的父母姐妹却和别的百姓一样忍受饥饿,以至于父亲大骂:“有这样的职位怎么可能弄不到钱?”。高下对比之间,一代布尔什维克的高贵精神呼之欲出,真实而具体。
对于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导演并没有掩盖其“人性”的一面。仇恨新政权的白军伯爵形象高大英武,充满男子气概,私人道德也非常值得敬佩,不仅赢得了女机要员的芳心,更让沦落风尘的贵族小姐以身相许,不惜用生命保护他,帮助他抢劫国库。两段凄美的爱情穿插于故事中,感人至深。但导演一样揭示出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私见,置老百姓的生死于不顾的狭隘和反动。由于政治的原因,这种揭示在剧中表现得非常含蓄。比如剧中一开头展示的就是大饥荒的惨景:濒死的孩子在中饥饿中哀号,遍地的饿殍,怀抱孩子尸体的母亲流下痛苦的泪水。从情节上看,苏维埃政权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通过钻石交易向国外商人换取粮食,是为了解救饥饿中的老百姓,无论如何都是正义的一方,而白军匪徒抢夺钻石、阻止苏维埃政权钻石交易的危害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导演没有陷入狭隘的人性迷惘,而是在肯定人性、拒绝脸谱化的同时,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大是大非的立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获奖情况
2009年丹尼尔·斯特拉霍夫因《伊萨耶夫》获俄联邦安全局颁发最佳侦查员奖。
火箭工程师
阿列克谢·伊萨耶夫(Alexey Isaev),苏联功勋火箭工程师,它发展了瓦伦京·格鲁什科、列昂尼德·杜什金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早期工作,使苏联在二战结束前就独立形成了喷注盘的设计。他还研制出了再生冷却系统铜合金壁,并于1949年首次提出了分级循环发动机的基本概念。他的另一项成就是建议用单泵多室方案来解决R-7的RD-107/108的燃烧不稳定问题。
50年代末,伊萨耶夫的助手梅尼科夫(Melnikov)以分级循环原理为基础,为科罗廖夫的“闪电”火箭(与“联盟”同属于R-7家族)研制了S1.5400(11D33)上面级发动机。几乎与梅尼科夫研制S1.5400同时,尼古拉·库茨涅佐夫开始为科罗廖夫的“全球导弹1号”(GR-1)研制NK-9闭循环发动机,后来库茨涅佐夫以NK-9为基础,引入分级循环方式研制了NK-15发动机,并成为科罗廖夫设计局N-1巨型登月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动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0 19:55
目录
概述
人物设定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