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伊格纳西奥·希拉克(Juan Ignacio Cirac),1965年10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理论物理学家,
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西班牙萨拉戈萨皇家科学学院通讯院士,西班牙巴塞罗那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通讯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
奥地利科学院通讯院士,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主任。
人物经历
1965年10月11日,胡安·伊格纳西奥·希拉克出生于西班牙。
1988年6月,毕业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理论物理学专业。
1989年—1991年,担任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光学系研究员。
1991年7月,获得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1996年,担任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大学副教授,并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与
彼得·佐勒一起工作了18个月。
1993年—1994年,担任科罗拉多大学天体物理实验室联合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6年—2001年,担任因斯布鲁克大学理论物理所理论物理学教授。
2001年,被任命为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量子光学研究所理论部主任。
2002年,被慕尼黑工业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同年当选为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
2003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通讯院士。
2005年—2007年,担任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量子光学研究所执行主任。
2009年,当选为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圆周研究所杰出研究主席。
2013年,当选为西班牙巴塞罗那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通讯院士,同年获得
沃尔夫物理学奖。
2014年—2015年,担任担任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量子光学研究所执行主任。
2015年,当选为西班牙萨拉戈萨皇家科学学院通讯院士。
2016年,被任命为国际马克斯-普朗克研究学院量子科学与技术发言人。
2017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8年,被德国物理学会授予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2019年,被任命为慕尼黑量子科学与技术中心(MCQST)联合发言人。
2020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胡安·伊格纳西奥·希拉克的研究重点是量子信息理论,他和同事
彼得·佐勒首次提出了利用离子、中性原子和其他物理系统构建量子计算机和量子模拟器的建议;他还发现冷原子实验可以用来解决材料科学、高能物理和量子化学中的问题;他开发了几种量子算法来解决量子计算机的各种问题;在量子通信领域,他引入了量子中继器的概念,首次提出了用原子和光子实现量子中继器的方法,并首次为连续可变量子密码术提供了安全性证明;他还介绍了量子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别是纠缠理论,与几位合作者一起,引入了投影纠缠对状态,该状态广泛用于经典计算物理;此外,他发展了张量网络理论,并将多体量子系统中的纠缠与有效描述它的可能性联系起来。
据2023年11月AMier平台数据,胡安·伊格纳西奥·希拉克已在《
Nature》《
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Nature Physic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被引39800余次,H-Index:86。
人才培养
据2023年11月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官网数据,胡安·伊格纳西奥·希拉克独立培养或联合培养出站博士后60多位,毕业博士生位近50位,毕业硕士生40多位,其中多数在各个大学或研究机构工作。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胡安·伊格纳西奥·希拉克是量子计算机及量子信息论领域的先驱者,他对纠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评)
胡安·伊格纳西奥·希拉克和彼得·佐勒无疑是公认的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科学和量子气体理论最杰出的理论家之一。他们对这些研究领域的影响怎么估计都不为过,用各种方法来评价他们都是杰出的(Peter Zoller and Ignacio Cirac are undoubted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theorists in quantum optics,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he theory of quantum gases. Their impact on these fields of research cannot be overestimated and is outstanding by all means used to evaluate them)。(
沃尔夫物理学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