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区
黑龙江省伊春市市辖区
旧市辖区名。详见伊美区。原伊春区为黑龙江省伊春市市辖区,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小兴安岭山脉中段腹地的汤旺河畔,汤旺河、伊春河从伊春区境内流过。截止到2012年全区总面积90平方公里,辖1个乡、7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93个居民委,总人口15万人。2012年全年伊春区生产总值实现258亿元。伊春区是伊春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沿革
伊春区名源于伊春市名。伊春,为满语译音,汉译为“衣料毛皮”之意。原属汤原县管辖。
1939年隶属汤原县带岭村管辖。
1940年日本侵略者设“八大柜头”,进行木材掠夺式采伐。
1945年初,设伊春街。
1946年隶属汤原县南岔区管辖。
1950年改隶第五区。
1952年10月,划归新设置的伊春县管辖,设置第一区
1955年9月改设伊春镇。
1957年7月,伊春撤县设市。
1957年11月20日,将乌马河、乌敏河、伊春3镇合并设立伊新区。
1960年与伊东林业局合并,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
1961年政企分开。
1965年4月5日,撤销伊新区,分设伊春镇和伊东区。
1967年10月,撤销伊春镇,设立伊春区。
1992年,伊春区伊春市管辖的市辖区。
1992年末,区政府驻地繁荣路。
1985年,伊春区行政区域划为旭日、红升、向阳、制材、扶林、朝阳、前进7个街道办事处和 1个东升乡,共划为81条街和7个自然村。
2019年撤销。
行政区划
截止2014年,伊春区现辖5个街道办事处,35个社区居委会,4个行政村。
旭日街道下辖社区:繁荣社区、正阳社区、铁林社区、站前社区、复建社区、机修社区、中心社区、团结社区、爱民社区、育林社区、森东社区。
红升街道下辖社区:森林社区、普新社区、新兴社区、卫星社区、治安社区、高潮社区、永兴社区、红旗社区、永庆社区、丰林社区、永红社区。
前进街道下辖社区:新园社区、新欣社区、红光社区、前卫社区、农林社区、扶林社区、爱林社区、奋斗社区、光明社区、桃园社区。
朝阳街道下辖社区:靠河社区、新丰社区、园林社区、对山社区。
东升街道下辖社区及行政村:东风社区、联合社区、新兴社区、东升村、长征村、青山村、迎新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伊春区位于小兴安岭山脉中段腹地。西、南、东部与乌马河区接壤,北邻友好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8度49分至东经128度50分30秒,北纬47度40分50秒至北纬47度48分30秒。伊春区全区总面积为60.93平方公里。地形由低山和平原组成,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地貌
伊春区山地面积33.07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5%。山地集中分布在伊春河的南北。南北山峦对峙,连绵起伏。山地平均高度为海拔420米,最高点位于伊春河南部山地,主峰海拔653米。 小兴安岭山脉是古老的褶皱山脉.形成于古生代末期海西宁褶皱运动。
伊春区中部为河谷平原地形,位于南山与北山之间,伊春河和汤旺河两岸,为两河冲积小型平原。河谷平原平均高度在海拔250米左右。最大相对高度为423米,一般相对高度在海拔300米左右。最低点海拔230米,位于伊春区东南部汤旺河出境处。 河谷平原中部较狭窄,东西两部略为开阔。城区位于河谷平原中部,南北宽约3公里,东西长约7公里。东部与西部为郊区农业用地。河谷平原及其它非林业用地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5%。 城区以西至红光农场一带,平原展开,西端与乌马河区河谷平原相连。汤旺河以东的东升乡一带,地势平坦,面积较大,是典型的河谷平原地形。
气候特征
伊春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至1℃,无霜期90天至120天,降雨量550毫米至670毫米,干湿指数1.13至0.92。占尽小兴安岭无限风光的大美林城——伊春区,城在山中,林在城中,山水环绕,四季如画。春来万山滴翠,入夏千峰竞秀,深秋层林尽染,冬至雪塑冰晶,素以“避暑胜地、冰雪乐园、森林氧吧、养生之都”享誉全国。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伊春区的原始林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由于解放前日伪掠夺式的采伐和经常遭受火灾,森林破坏严重。建国后,又长期过量采伐,致使森林资源大量减少。原始林植被保存面积极少,除1962年栽植部分人工针叶林外,其余均系杨、椴、柞等多代萌生林。
截止到2008年,伊春区的森林覆盖率为50%。森林蓄积量146600立方米。年林木生长量5369立方米,年消耗量为2860立方米。年消耗量是年生长量的53%。
截止到2008年,伊春区的城郊和河谷平原未开垦地带及南北山区生有各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其中药用的有三棵针、五味子、兴安杜鹃、刺五加、党参、黄芪、地榆、柴胡、暴马子、石卷、四叶参、赤芍、白芍、乌头、核桃秋、苍术、穿地龙、走马芹、龙眼草、接骨木等百余种,这些药用植物多分布在南北山;食用植物主要有蕨菜、猴腿、刺嫩芽、山白菜、黄花菜、山葡萄、都柿、猕猴桃、山梨、山丁子、山李子及榛蘑、榆黄蘑、猴头、木耳等菌类;
截止到2008年,伊春区的草资源以苔草、杨胡子草、小叶樟、大叶樟、五花草为多。在林地边缘、山间谷地、平原,除开发利用的土地外均为草原。(具体的页面有时效性容易失效,所以只引用首页)
动物资源
截止到2008年,伊春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有兽类、禽类和鱼类。兽类有狍子、水獭、野兔、松鼠、桦鼠等。禽类有啄木鸟、飞龙、沙鸡、布谷鸟、鹰、喜鹊、乌鸦、猫头鹰、山雀等。鱼类有鲫鱼、细鳞鱼、红尾巴鱼、山鲤鱼、老头鱼、鲇鱼、泥鳅鱼、穿丁鱼、柳根鱼等。此外,还有林蛙、松花蛇、腹蛇等。(具体的页面有时效性容易失效,所以只引用首页)
土壤资源
截止到2008年,伊春区的土壤资源以暗棕壤、草甸土、沼泽主为主,此三类土壤的分布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9.3%。暗核壤多分布在山地森林中,适于林木培育和生长。草甸土和沼泽主多分布在平原地带和山间沟谷,土质肥沃,适干农作物生长。各类土壤上层浅薄,暗核壤上层最大深度为0.6米,草甸土上层最大深度为1米,沼泽土上层最大深度为1米。(具体的页面有时效性容易失效,所以只引用首页)
水资源
截止到2008年,伊春区的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储量丰富,主要来源于河流、泡糖和山间溪水。河水终年不断,泡糖水和山间溪水随季节发生变化,丰水季节和枯水季节水位有显著差异,个别年份丰水季节水位高出地面,枯水季节有的泡塘和溪水干涸。地下水分布面广,平原地带一般在地下3米左右即可发现地下水,城区人民多饮用地下水。(具体的页面有时效性容易失效,所以只引用首页)
砂石资源
截止到2008年,伊春南山和伊春北山的地质结构主要由结晶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和安山岩组成。花岗岩为高大建筑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坚固耐久,而且便于开采。汤旺河和伊春河河谷盛产河流石和砂砾,在沟谷和平原也广为分布,有的裸露地表,大部分埋藏在地下。砂石资源的储量没有统计数字,但十分丰富。(具体的页面有时效性容易失效,所以只引用首页)
人口民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伊春区,常住人口145954人,少数民族人口3781人,少数人口比重2.59%,满族1759人,回族1322人,朝鲜族411人,蒙古族197人,锡伯族52人,鄂伦春族7人。
经济发展
概述
2012年全年伊春区生产总值实现258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森林食品北药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跃升为第一大引擎产业。旅游业加速向四季均衡、整体提升方向迈进,全年接待游客543万人次,旅游收入43.6亿元,分别增长12.7%和23.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4亿元,增长13.6%。内需外需拉动有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亿元,增长37%,增幅居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6.4亿元,增长15.5%。进出口总额完成4.03亿美元,增长15%。收入增幅高于GDP。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0亿元,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分别增长20%和16%。
第一产业
伊春区耕地面积2.1万亩,农业以蔬菜生产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畜禽生产的养殖业,199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759万元。截止2013年,伊春区已申办了绿色食品标识共14个,绿色产品标识的产品主要有食用菌类:黑木耳、榛蘑、元蘑;坚果类:红松果仁;山野菜类:山芹菜、猴腿,有机标识23个。以种植,采集,生产,加工,销售小兴安岭特有的纯天然,纯野生绿色食品为主的民营企业,伊春区现有蓝莓生产加工企业7家。
第二产业
伊春区木材加工业以人造板为基础,以家具、小木制品为骨干,具有5大类、100多个品种,是比较完整的木材精深加工体系。截至2012年全区具有木材生产许可证的木材加工企业22户。主要以生产实木家具、木制家具、小木制品、细木工板、锯才加工为主。2011年实现产值5500万元,实现增加值1925万元,家具产量为13000件,小木制品产量25万件,细木工板产量1000立方米;原材料材种主要是:白桦、柞木、红松、白松等硬杂木;其中10%从市辖各林业局购进,90%的木材从外生产基地购进。截止到2012年,我区现有木材加工企业22户(细木工板、家具、木制工艺品)。
第三产业
2011年,伊春区实现第三产业完成233,200万元,增长13%,占GDP比重达到70%。全区商贸税收实现41,934万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39.7%。2012年上半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2184万元,同比增长12.4%。伊春区限上企业及大个体经营户达到44户,限上零售额实现33094万元,同比增长36.2%。占全部零售额比重的29.5%。2012年实现旅游行业增加值218108万元,同比增长23.5%。
社会
城市建设
伊春区是国家级卫生城区和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截止到2012年,先后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医疗废物处理厂等一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着力保护水域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零排放,固体垃圾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理。截止到2012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河流水质达标率、城市地表水达标率均达到100%。通过多年来的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和城区美化绿化,区内绿地覆盖率达45.5%,已形成城在山中、城在林中、城在水边、城在景中的特有景色。
科教文卫
截止到2012年,区内有大专院校3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所,普通中学10所,小学13所,业余体校3所。全市最大的图书馆—伊春市图书馆座落在市区,面积3700平方米,藏书234000册,黑龙江省林业文工团、伊春市京剧团、曲艺团、评剧团等专业文化团体活跃在林城舞台。有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电影院等文化活动场所,有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各一座。为迎接2014年黑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一大批体育场馆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医疗卫生
截止到2012年,伊春区具有各类卫生机构10余个,各类医院10余所,其中,林业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个体诊所130余所,并拥有一支庞大的医疗专业技术队伍。特别是近两年来,伊春区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投入1158万元,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购进医疗设备561套,把医疗设施建在了社区,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行了药品零差价和双向转诊的社区医疗机制,使群众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完善的医疗服务。
交通运输
哈伊高速、鹤伊公路、伊嘉公路三条主干路以伊春区为核心成辐射状延伸区内外,哈乌铁路可直达省会,民航班机已远航大连、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
旅游景点
概述
截止到2012年现有景区景点11处,1、兴安国家森林公园(AAA级)2、水上公园(AAA级)3、东升岛旅游度假村(AA级)4、小兴安岭植物园、5、北山公园6、伊春森林博物馆、7、兴安寺8、恐龙博物馆、9、火山岩地质公园10、沿河公园11、青少年冰雪基地,文化主题公园正在建设中。
主要景点
兴安国家森林公园
该公园始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4515公顷,是伊春风景名胜之一。现已开发建设了七大旅游景区(点)既:留客谷景区、攀岩运动区、醉泉景点、五棵杨景点、獾子岭生态观赏区、卧虎坡景区、兴安塔景区。其中,醉泉景点是该公园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之一。此泉终年潺潺,不因天旱而断流,不因雨旺而激涌,保持着亘古不变的韵律。獾字岭景区位于公园景区的中部,此处植被茂密,石丛嶙峋,常见野生獾子在此出没,是一处良好的生态观赏区。卧虎坡景区峭岩矗立,怪石嶙峋,早在林业开发初期,人烟稀少,人们时常听见在此处猛虎捕食野兽的咆哮和怒吼,以及穿山越涧时的威猛身影。
水上公园
水上公园兴建于1997年,当时,这条伊春河的故道身居繁荣之地,身价却卑微渺小。在创建文明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的战略大转折中,市委、市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将昔日的烂泥塘治理建设成为风景秀丽的广场式公园。2001年,入选成为全省“十大广场公园”之一,为林都伊春争得了荣誉。水上公园占地面积达90万平方米,共设水上游乐区、休闲垂钓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游戏区、老年活动区等五大园区。有绿地56,000平方米,花坛18处,栽植各种绿化树木达30多种3万多株。
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
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伊春市博物馆)于1998年7月17日落成,2006年5月重新装修,2006年9月28日俊工。位于伊春区水上公园西侧,总面积4500平方米,设有现代科技恐龙展厅、恐龙化石展厅、历史文物和林区文化展厅,是一处以展示恐龙化石为主,集生物景观和历史文化展出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展出的恐龙化石骨架七架。大多是生活在白垩纪到侏罗纪晚期恐龙留存的化石骨架,最大的一具恐龙化石骨架是出土于四川省川县的马门溪龙骨架,长22米,高9米,仅颈椎骨就有19块,尾长有4米多,十分引人注目,同时也具有极高的生物科考价值。
地方特产
伊春特产蕨菜
蕨菜,别名龙头菜、吉祥菜、老蕨菜。本品鲜嫩细软,余味悠长,营养价值很高。茎叶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含多种维生素,是一般栽培蔬菜的几十倍。蕨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清热解毒、增智安身之效,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晕失眠、内伤出血、慢性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蕨菜,以其风味优美,营养丰富,又兼药用而受到国内外人民,特别是日本人民的欢迎,享有“山珍之王”的美誉。
伊春特产金针菇
金针菇,盖滑、柄脆、味鲜,为古今中外著名食用菌之一,销量居世界第三位。金针菇营养极其丰富,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国外称之为“增智菇”。金针菇中含有朴菇素,具有显著的抗癌功能,经常食用可预防高血压和治疗肝脏和肠胃道溃疡病。所以,金针菇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
所获荣誉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参考资料
地方志.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伊春市少数民族人口情况简析.中国·黑龙江.2013-10-14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18:1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