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
皇家广场,由萨非王朝国王阿拔斯一世建于17世纪初。四周由一系列的二层拱廊与巨大的建筑相临或相连,如皇家清真寺,圣路得富拉清真寺大门,阿里加普宫大门和加萨里亚市场大门。这一切都见证了当年波斯的社会和文化生活。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伊斯法罕王侯广场(Meidan Emam, Esfahan)
入选时间:1979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 (v) (vi)
地理位置:N32 39 26.82 E51 40 40.00
遗产编号:115
遗产描述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坐落在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首府伊斯法罕市的市中心,由阿巴斯一世大帝建于建于1616年,通常被用于阅兵、庆典、观赏马球、行刑等。1979年
伊斯兰革命后,王侯广场改名为伊玛目广场,伊玛目为伊斯兰圣人之意。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 (v)(vi)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评价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由阿拔斯一世大帝(Shah Abbas I the Great)建于17世纪初,广场四边是纪念碑建筑,与一组二层的拱廊相连。该遗址以它的皇家清真寺、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盖塞尔伊耶希华丽的门廊和15世纪的提姆瑞德宫而闻名。所有这些反映了萨非(Safavid) 王朝时期波斯的社会文化生活。
遗产介绍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位于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王侯广场,伊斯法罕王侯广场是伊朗第三大城,位于扎格罗斯山和库赫鲁山的谷地中,始建于阿黑门尼德王朝时期,多次成为王朝首都。伊斯法罕古代为东西方贸易集散地。
迁都
公元1597年,萨非王朝国王阿拔斯一世决定迁都波斯古城伊斯法罕。当时该城已是一个大城市,阿拔斯重修古城的目的是要将伊斯法罕变成一座富丽堂皇、精美雅致的名城,以永久昭示其统治的辉煌业绩,其最著名的革新便是皇家广场。皇家广场位于伊斯法罕市中心,是城市规划的一部份,伊朗的穆斯林城市在这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广场。在一般穆斯林城市里,建筑物鳞次栉比,太过密集,只有商队旅舍和最大的清真寺庭院内才有宽敞的空地。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
伊斯法罕皇家广场在城市规划方面一反伊斯兰传统作法,以其设计独特,用途广泛和装饰华丽而独树一帜,广场上的主要建筑仍保存完好,它的存在,使伊斯法罕以半个世界的称号闻名于世。
伊玛目皇家清真寺
广场中的伊玛目清真寺是1612年阿巴斯大帝在位时花了30多年才建成的典型伊斯兰风格的宏伟建筑,是建筑学的典范。为了使广场东西南北四个大门相互正对,伊玛目清真寺要对准麦加的方向,只能建成与广场成45度角。它的穹顶、门厅、回廊设计既科学又美观,外表均用以蓝、黄色为主的精美瓷砖铺成,大门是镀银的,大园拱顶主要部分均为镀金或镀银,光彩夺目。以其完美相称的建筑结构,传统瑰丽的图案设计,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杰作和高峰体现。这座清真寺镶嵌图案所显示的极为高超的技巧以及由四座大穹顶柱廊环绕的寺内中央庭院,达到了传统的清真寺建筑艺术的巅峰。
巍峨宏伟的皇家清真寺雄踞广场长边一侧,清真寺拱顶和宣礼塔装饰有土耳其蓝瓷砖镶成的复杂的阿拉伯图案和各种几何图案。整座建筑同以黄色为基调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照,圆屋顶瓷片呈放射状排列,富丽堂皇,给人一种似要凌空飞去之感。鸟瞰皇家清真寺与在夜幕降临时从广场看它一样,十分壮丽。皇家清真寺镶嵌图案所显示的极为高超的技巧以及由四座大穹顶柱廊环绕的寺内中央庭院,达到了传统的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颠峰。据估计,建造清真寺用了1800万块砖;而据说其中的铆钉也有472500颗之多。
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
希克斯罗图得富拉清真寺的规模略逊于皇家清真寺,它的外观为布局合理的几何设计,以天蓝色,深红色和浅柠檬色黄瓷瓦装饰,给人一种非常协调的和谐美。为了朝向伊斯兰圣地麦加,两座清真寺没有按一定的广场轴线定向。偏转现象的运用恰到好处,协调了寺院方向及其与广场走向的关系。
阿里卡普宫
穿过加萨里亚大门,迎面是一片大市场,阿拔斯皇家银行和贵宾下榻的皇家旅馆坐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