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的聚礼清真寺位于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斯法罕的历史中心,又称“礼拜五清真寺”,可以看作对自公元841年以来1200多年间清真寺建筑发展史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直观展示。它是伊朗现存此类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也是其后整个中亚地区清真寺设计的原型。
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斯法罕的大型清真寺,位于伊斯法罕的历史中心,伊玛目广场东北1公里处,其西南侧毗邻伊斯法罕大巴扎,又称“礼拜五清真寺”或“贾玛清真寺”。它是自公元841年以来1200多年间清真寺建筑发展史。清真寺包括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拥有马赛克装饰。清真寺中最早的建筑兴建于771年,经过历次修复,直到20世纪末。
201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i): 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是第一个将萨萨尼王朝宫殿的四合院(Chahar Ayvān)庭院布局与伊斯兰宗教建筑相适应的伊斯兰建筑,从而成为清真寺设计中新的布局和美学的原型建筑。 尼扎姆(Nezam) al-Molk穹顶是伊斯兰帝国第一个双壳肋穹顶结构,引入了新的工程技术,允许在后来的清真寺和墓地中建造更精致的穹顶。基于这两个元素,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是公认的清真寺设计、布局和圆顶建筑的原型,在伊斯兰世界的几个后期时代和地区都有参考价值。
聚礼清真寺位于伊斯法罕历史城区。它可以看作是从841年以来,清真寺在1200多年间发展史中一个的令人叹为观止典范。它是伊朗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清真寺,也是整个中亚地区清真寺的设计的原型。这处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是萨珊王朝第一处按照宗教需要来调整建设的四院落布局的伊斯兰建筑。其创新的双层带肋圆顶建筑形式,为整个地区的建筑设计带来灵感。该遗产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极具风格的装饰细节,是一千多年伊斯兰艺术风格发展的代表。
该清真寺建筑群占地20000多平方米,也是第一座在萨珊王宫的四庭院布局格式上按照伊斯兰宗教建筑需要调整建设的
伊斯兰建筑。其双层带肋圆顶是建筑上的一个创新,为整个地区的建筑设计带来灵感。在这一遗址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极具风格的装饰细节,它们是一千多年
伊斯兰艺术风格发展的代表。
聚礼清真寺,波斯语发音为Masjed-e Jameh,它由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组成了伊朗最大、最富历史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从东面入口进入庭院,西面建筑的伊万门有着萨法维风格的装饰,上面可以看到完美符合几何造型的马赛克图案;南面建筑的伊万门则有蒙古特色的马赛克花纹以及棱角分明的装饰线条;北面的伊万门则是典型的塞尔柱克风格,后面祈祷大厅内的石柱、穹顶和蜂窝状藻井均由泥砖建成,非常朴素。值得一提的是,在西面伊万门旁的蒙古统治者完者都的房间(Room of Oljeitu),能看到精美的古兰经书法浮雕。
伊斯法罕虽是近两千年的古城,但萨法维朝以前的遗迹,至今却寥若晨星,这是历代入侵者破坏太甚所致,所以这座聚礼清真寺尤其珍贵。聚礼清真寺集中体现了800多年来伊斯兰宗教建筑的演变,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这种特性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