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王侯广场
观看马球比赛、演出和举行其他仪式的地方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建于1616年,长500米,宽约160米,是当年阿巴斯大帝检阅军队、观看马球比赛、隆重演出和举行其他仪式的地方。 广场四边是纪念碑建筑,它们与一组二层拱廊相连。广场周围有雄伟精美的古代建筑群,有阿里·卡普宫、谢赫·鲁特福拉清真寺和具有穹形波斯建筑特色的伊玛目清真寺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伊斯法罕王侯广场(Meidan Emam, Esfahan)
入选时间:1979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 (v) (vi)
地理位置:N32 39 26.82 E51 40 40.00
遗产编号:115
遗产描述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坐落在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首府伊斯法罕市的市中心,由阿巴斯一世大帝建于建于1616年,通常被用于阅兵、庆典、观赏马球、行刑等。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王侯广场改名为伊玛目广场,伊玛目为伊斯兰圣人之意。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 (v)(vi)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评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由阿巴斯一世大帝建于17世纪初,广场四边是纪念碑建筑,与一组二层的拱廊相连。该遗址以它的皇家清真寺、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盖塞尔伊耶希华丽的门廊和15世纪的提姆瑞德宫而闻名。所有这些反映了萨非王朝时期波斯的社会文化生活。
遗产介绍
伊斯法罕为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省省会,伊朗第三大城,位于扎格罗斯山和库赫鲁山的谷地中,始建于阿黑门尼德王朝时期,多次成为王朝首都。伊斯法罕古代为东西方贸易集散地。
王侯广场建筑群
广场被称为仅次于北京天安门的世界第二大广场,这处遗址由皇家清真寺(伊玛目清真寺)、阿里.戛普宫殿、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 (Sheikh Lotf Allah Mosque)、盖塞尔伊耶希华丽的门廊和15世纪的提姆瑞德宫、皇家大巴扎等几部分组成,二层的拱廊把它们连接起来,整个广场呈长方形,长500米,宽160米,中间是大片草地和玫瑰盛开的花坛,正对阿里.戛普宫殿的是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两者之间是一个大型的喷水池,显得格外宽敞而大气。所有这些反映了萨法维帝国时期波斯的社会文化生活。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在伊斯兰城市规划方面一反传统作法,以其设计独特、用途广泛和装饰华丽而独树一帜。
广场中保存了从公元11世纪到公元19世纪的各式各样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在阿拔斯一世大帝重建伊斯法罕王侯广场之前,在广场旧址周围分布着一些小广场。从皇家清真寺入口拍摄的照片中,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些约500米长、150米宽的广场。皇家清真寺左侧是本世纪经过重建的草坪和大池塘。伊斯法罕王侯广场最初的纪念碑依然耸立,在广场公园的门口就有两块古纪念碑。照片的右侧显示的是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小巧玲珑的伊斯兰式的圆屋顶,在广场的更远处是皇家集市的入口。该集市是当时伊朗最大的集市,它的南入口处位于伊斯法罕王侯广场最北边,往南一直延伸到皇家清真寺。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四周是各式各样的古迹,沿着广场,游客可以看到尚存的古代皇家集市的一部分店铺。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上的铁铺,在离广场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得见铁匠艺人们嘹亮的叫卖声。在广场最东边是一家香料铺。
建筑风格
在当时以很短的时间建成主要归功于其独特、出色并协调的规划,并把建造清真寺的很多手法结合到广场的建设上。广场大门是波斯特色的半圆冠顶,墙面则是波斯风格的马赛克装饰镶嵌,并由两座48米高的大塔挑起,所以墙面为直角。广场为南北纵轴,因按照伊斯兰传统北方建筑少一点,还主要面向东北/东南。雄伟并富丽堂皇的阿里卡普殿台延伸到后面的皇家花园与宫殿区,其中的装饰画与景观非常精致。因此伊斯法罕王侯广场达到了波斯“萨法维帝国”建筑华丽的顶峰;在此前波斯的城市通常拥挤缺乏流动,而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呈方型并且宽敞,在波斯“萨法维帝国”之前的国家波斯是无法想象的。
皇家清真寺
皇家清真寺也称“伊马姆清真寺”,坐落在伊朗伊斯法罕广场的南侧,是一座雄伟壮观的穹隆形波斯风格建筑。像其他的清真寺一样采用圆顶拱架结构,两旁有两个供神职人员登高呼唤教徒作礼拜的尖塔(按伊斯兰教规定,教徒每天从清晨到黄昏要做五次礼拜)。清真寺的立面十分简洁,但布满精美纹样的琉璃镶嵌,使它显得极其精致而华丽,使人叹为观止。它的拱顶和宣礼塔上装饰着土耳其蓝瓷砖,镶嵌出精美的阿拉伯图案和各种几何图形。由于蓝瓷砖的装饰,这座清真寺也被称作“蓝色清真寺”,其清新的蓝色与以黄色为基调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清真寺大门和两旁的宣礼塔朝向正北,清真寺的正殿和另外两座宣礼塔朝向西南麦加圣地,大门与正殿恰好形成了一个45°角。更奇妙的是,在正殿中心的一块方砖上对准穹顶拍手或讲话,会听到七声回音,所以正殿又叫“七音殿”。正殿西面的墙壁下有一块三角形的浅绿色大理石,每到正午时,倒影就会消失,起着计时的作用。
巍峨宏伟的伊马姆清真寺雄踞广场一侧,原名皇家清真寺,一般称为蓝色清真寺。清真寺造型保持了传统的波斯建筑风格,寺院内外围墙和一些高大圆柱,都用深浅蓝色的小块光彩瓷砖拼嵌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波斯图案。清真寺有4座高耸的宣礼塔,穹形正门和两个宣礼塔朝着广场北部,正殿和另外两个宣礼塔朝着西南方向的麦加圣地,正殿与清真寺正门恰好形成45°锐角,结构科学严谨。
阿里卡普宫
阿里·卡普宫位于广场西侧,是伊朗伊斯兰著名皇宫。高耸于伊斯法罕市中心广场的西面。系萨法维王朝阿拔斯大帝(1587~1629)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二楼上的游廊是阅兵、观看马球的场所。登上六楼,可俯瞰全城。六楼有“音乐厅”,其四面壁龛拢音,墙上布满刻花图案,建筑精巧,引人入胜。阿里·卡普宫大门,也称“巨门”,堪称改建工程的杰作。阿里·卡普大门作为皇室区域的象征性入口,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即使皇帝到此也要步行入宫。对面的谢赫·鲁特福拉清真寺造型十分壮丽,为阿拔斯的皇后谢赫·鲁特福拉建造。据说,阿里·卡普宫有一地道通向清真寺,皇后做礼拜时无需抛头露面从广场上通过。现保存完好。
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
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是阿巴斯大帝为敬重伟大的穆斯林什叶派学者、同时也是皇后的父亲、黎巴嫩著名学者希克斯罗图福拉而兴建的。希克斯罗图福拉被邀请来到伊斯法罕监督和指导伊玛目清真寺以及神学院的相关事宜,阿巴斯大帝对他非常尊崇,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座美丽的清真寺。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的规模稍逊于皇家清真寺。它那由天蓝色、深红色和浅柠檬黄瓷瓦装饰的华丽外表,同布局合理的几何设计相配合,给人以一种非常协调的美感。据说,阿里·卡普宫有一地道通向清真寺,皇后做礼拜时无需抛头露面从广场上通过,现保存完好。
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
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是阿拔斯二世大帝时建成的,根据皇家集市门廊上石刻记载的准确时间为公元1656年至1662年。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最初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灰泥,经过漫长的风雨剥蚀以后,这些建筑很少能够被保留下来。但所幸的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造型优雅别致的象牙塔,却保存了下来。通往清真寺入口处的建筑,也就是为人们所称道的“卓章口”,可能是伊斯法罕王侯广场最古老的建筑。从该建筑的风格上可以看出当时工匠建筑艺术表现手法发展的特点,工匠们越来越倾向于用更为华丽的建筑手法,原来流行的朴素的突角拱已逐渐为较为复杂的尖斗拱所代替,再往后就是半圆形屋顶的普及。这种带有半圆形屋顶的建筑,其屋顶造型的优雅美观程度并不亚于六百年后的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而为世人所称道。“卓章口”建筑群在1956年被伊朗考古部门发掘出来以前一直被黄土所覆盖,所以能够保存至今。
圣·路得富拉清真寺
圣·路得富拉清真寺位于广场东侧,表面用天蓝色、深红色和浅柠檬黄色的瓷瓦装饰,十分精美华丽。这是古代清真寺建筑中最为华丽的一座。
巴扎—传统市场
这里保留着300多年前风貌的传统市场——巴扎,从中能观赏到闻名遐迩的伊斯法罕手工艺品。该集市是当时伊朗最大的集市,它的南入口处位于伊斯法罕王侯广场最北边,往南一直延伸到皇家清真寺。
阿哈默得墓葬群
伊玛目(穆斯林的领袖)阿哈默得墓葬群包括两座神殿,一座是建于1167年的伊玛目·阿哈默得神殿,另一座是阿亚图拉(伊斯兰教什叶派宗教领袖和法学权威)神殿。该墓葬群有着非常有趣的建筑风格,在伊玛目·阿哈默得神殿的窗户上有一块高高在上的巨石,俯瞰着整个街道。在墓葬群的庭院中有一座很可能是18世纪较为流行的叫做“巴赫迪阿里雄狮”的雕像,当时这种雕塑是为纪念逝去的伟人而立的。石狮上雕刻着一些描述死者生前事迹的的文字及标志死者身份的徽章,死者的头像被放置在石狮的嘴里。相对于庭院中的其他建筑来说,石狮被很好的保存下来。两座神殿的内部建筑风格迥异,伊玛目·阿哈默得墓葬的内部建筑采用的是当时非常传统的圆顶加天窗式,护墙板的瓷砖上希希疏疏的装饰着一些大徽标的绘图。而阿亚图拉生于1846年,卒于1914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宗教领袖,他的神殿的风格也是别具特色,当游人一步入神殿内部时,就会为遍布神殿四周的豪华的洛可可式装饰惊讶不已。
伊斯法罕
萨法维帝国(Safavid Empire)是从1501年至1736年由波斯人建立的统治伊朗的王朝。这个王朝将伊斯兰教什叶派正式定为波斯国教,统一了波斯的各个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国的遗产,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萨法维帝国起源于一个于14世纪在阿塞拜疆非常昌盛的名为Safaviye的苏非教团,这个教团的创立者是萨非·丁(Safi Din,1252年-1334年),这个教团就是以他命名的。萨非来自今天属于伊朗的阿尔达比勒,至今为止在该城里还保留有他的圣陵。由于蒙古人的西侵,在今天伊朗西北和土耳其东部产生了一个政治真空,当地大乱,萨非所建立的教团的任务在于平息这些混乱。在15世纪里,随着帖木儿帝国的衰落这个教团得以乘机获得政治与军事力量。1447年教团的领袖将教团改变成一个试图获取波斯统治权的什叶派运动。
伊斯法罕是波斯萨法维王朝的首都,由阿拔斯一世大帝建于17世纪,伊斯法罕王侯广场是整个波斯民族社会与文化极其辉煌的写照(到1772年)。皇家广场浩大而璀璨,通常被用于阅兵、庆典、观赏马球、行刑等。广场四边是纪念碑建筑,它们与一组二层拱廊相连。这处遗址以它的皇家清真寺,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盖塞尔伊耶希华丽的门廊和15世纪的提姆瑞德宫而闻名。所有这些反映了萨法维王朝时期波斯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四周还有商铺、Qeyssariye看台、阿里卡普宫等,而皇帝偶尔也出来参观并接见大使。伊斯法罕在古代曾是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丝绸之路”南线途经的要站,所以,它在公元10世纪时就已十分繁荣。11世纪—16世纪末,波斯的几个王朝先后在这里建都,大事修建,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城市之一。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坐落在伊朗中部伊斯法罕市中心。伊斯法罕古代为东西方贸易集散地,“丝绸之路”南路途经要站。1598年,阿拔斯大帝迁都于此,大兴土木,要将伊斯法罕变成一座富丽堂皇、精美雅致的名城。阿巴斯设计的建筑群以宽阔的广场为中心,即“梅丹”王侯广场,又称“美丹·纳奇·贾汗”(意为世界之写照)。
伊斯法罕省省会。人口92.7万(1982)。伊朗第三大城。位于一山间盆地的边缘,扎因代河畔,海拔1,590米。始建于阿黑门尼德王朝时期,多次成为王朝首都。历史上为南北来往所必经之路,著名的手工业与贸易中心。现有铁路通库姆和德黑兰,又为公路交通中心。附近农畜产品的主要市场。市区以多花园与清真寺等辉煌建筑物著名。长期为轻工业中心,纺织工业居全国首位,包括棉毛纺织与丝织,还有果干、造纸、榨油、火柴等工厂。手工艺著名,有银器、铜器、陶器、地毯业等。并发展了重工业,有伊朗第一个钢铁厂,还有石油化工、炼油、水泥等工厂以及兵工厂等。
参考资料
Meidan Emam, Esfahan./whc.unesco.org/en/list/115.
世界文化遗产——伊斯法罕王侯广场./www.71.cn/2014/1013/780696.shtml.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8 22:08
目录
概述
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