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艺术指中东和其他信奉伊斯兰教地区的民族从7世纪以来所创造的文学、表演和视觉艺术。
简介
伊斯兰视觉艺术富于装饰作用,色彩鲜艳,就宗教艺术来说,是抽象的。典型的伊斯兰装饰图案称为阿拉伯装饰风格,这种装饰或风格利用花卉、蔟叶或水果等图案做要素,有时也用动物和人体轮廓或几何图样来构成一种直线、角线或曲线交错、复杂的图案。这种装饰被用在建筑和物品上。
手工艺
陶器、玻璃制品、金属制造品、纺织品、手稿插图和木工在伊斯兰文化中占首位。陶器是早期伊斯兰装饰艺术最重要的项目。闪光陶瓷器则为伊斯兰对陶瓷艺术最伟大的贡献,这种陶器的装饰法是在釉药中加入金属化合物,烧焙后即成为现晕光的金属薄膜。其他在
哈里发时代(西元750年到11世纪中叶)所制的著名物品有埃及的青铜器和木雕、伊拉克的灰泥和西班牙的象牙雕刻。在塞尔柱时期(11世纪中叶到13世纪中叶),陶器、纺织品和玻璃制品仍然十分重要。此外,以青铜和黄铜制成的实用品也用银和纯铜加以镶嵌,并用复杂的图纹装饰。手稿插图在此时也成为一门重要而备受尊敬的艺术。
细密画为波斯在蒙古入侵(1220∼1260)以后的时期最伟大也最具特色的艺术。书写文字在伊斯兰教中,作为传达神圣启示的工具,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书法就以各种优雅的字体为基础发展出许多丰富而复杂的样式。书法艺术不仅被用在手抄经书上,同时也是建筑和其他装饰中重要的特色。
征服过程
阿拉伯帝国在征服西亚北非广大地区的过程中,广泛吸取了被征服民族高度发达的艺术精华,从而使阿拉伯伊斯兰艺术带上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建筑艺术,尤其是宗教建筑艺术——清真寺,是阿拉伯伊斯兰艺术的主要代表。但是由于各气候条件、建筑材料、建筑技术以及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阿拉伯世界各个地区的清真寺亦各有特色。如叙利亚的伊斯兰建筑受到
拜占庭和罗马建筑的影响;埃及的建筑受到
科普特人的影响;在伊拉克和波斯则受到景教和
萨珊王朝的建筑影响;而中国和印度的清真寺不可避免的受到当地民族建筑风格的影响。同样,
阿拉伯书法艺术在传统的库法体和纳斯赫体的基础上也创造出许多带有地方色彩和书法家个人风格的字体。
生存环境
但是阿拉伯伊斯兰艺术的生存环境使它不可能脱离伊斯兰教的影响,而且也正是这一影响使产生于不同地区的,原来具有明显地方色彩的各种艺术形态趋于同化,都染上了伊斯兰精神。
从
安达卢西亚的阿拉伯西方到
巴格达的阿拉伯东方,作为伊斯兰艺术集大成者的
清真寺,一定包括高耸入云,显示伊斯兰至高无上的
宣礼塔,供宗教仪式浴身的水池(“
蓄水池”),供世俗和宗教权力的代表们用的地方(“马克苏拉”),甚至包括一个专门隔开的,有单独入口的厅供女人用。在清真寺的礼拜殿里,一定要有“米哈拉卜”——给虔诚的穆斯林指明麦加方向的一个装饰华丽的壁龛,还要有“讲经坛”——宣读判决书和国务命令的讲台。
书法艺术
而阿拉伯书法艺术则正是因为其与伊斯兰教的紧密联系而在阿拉伯伊斯兰诸艺术形式中获得极高的地位。
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美国著名阿拉伯史学家希提在其所著的《阿拉伯通史》一书中谈到阿拉伯书法时写道:“书法的艺术所以有威望,是由于书法的目的是使天经永垂不朽,而且得到
《古兰经》的赞成,这种艺术在回历2世纪或3世纪时兴盛起来,不久就变成了享有极高评价的艺术。”这样,风格各异的阿拉伯书法艺术也成为一种敬事真主的手段,染上了伊斯兰精神。
图案装饰
阿拉伯的图案装饰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享有盛誉。“图案装饰艺术从相当多的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并且与民间艺术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艺术的广泛流传,毕竟是中世纪的一般文化艺术,尤其是穆斯林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特有的装饰性的一个特殊表现。”
用做装饰的艺术图案大致可分三种类型:一是花草植物图案,以花、叶、柱为主,缠绕出数不胜数的图案,每种图案都有规律,讲究对称,也很规整,有些花叶被夸张变形,构成独特风格。二是几何图形,有圆形、椭圆形、菱形、波纹形、多边形等等,或单一使用,或几种套用。集合图形内还有花草图案,这种图案也很规范。三是用阿拉伯数字做花边装饰,这种装饰别具魅力,它不同于植物图形和集合图形的规则与对称,弯曲的字母笔画既能整齐排列,又富于变化,给人以动感。所以文字装饰的图案既是阿拉伯书法的精品,也是花边图案艺术的上乘之作。
这些精美的图案出现在任何能看得到的地方,清真寺布满书法花边图案袖珍彩画的正文令人赞不绝口,而用做装饰的花边也同样美不胜收;在陶瓷、金属、玻璃器皿上,花边图案也有用武之地,在波斯地毯上,精美的花边图案构成地毯的主旋律。穆斯林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在花边图案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
据说,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时,曾有画家画了穆圣的肖像。画像逼真,惟妙惟肖。圣门弟子竟相传阅和保存,爱不释手。这幅画传到穆圣手里,他看了震惊,立刻命令烧毁画像,并且说:“画人像是魔鬼的行为。”后来,穆圣又说:“造型者必将在末日审判时遭受严厉的处罚。”
因此,当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家把《圣经》故事中的人物大量反映在宗教艺术中的时候,伊斯兰艺术却恪守教规,没有人物、动物的画像和雕塑。即使在倭马亚时期,哈里发追求奢侈,在沙漠中兴建快乐宫,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但他们遵守禁律,只请基督教徒、希腊人及其他穆斯林工匠为他们的宫殿做画。
建筑特色
最能表现
伊斯兰建筑特色的是
清真寺和相关的宗教建筑。早期的
伊斯兰教建筑,以
耶路撒冷的岩顶圆顶寺(691)与大马士革的大清真寺(705)为例,均以基督教建筑特色如圆顶、圆柱拱门、嵌瓷做来源,而且也建有供会众祈祷用的广大中庭。宗教建筑一直要到哈里发时代,伊拉克和埃及等地创建了多柱式的清真寺後才开创了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物是在成列的圆柱上架设屋顶,其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设计可做变动,亦即视需要可增列或移去支柱来扩大或缩小面积。塞尔柱时期和萨法维时期(1501∼1736)的波斯采用不同的清真寺建筑设计,该设计由4座面朝中庭的圆顶厅廊所组成。这些砖造的清真寺也联用圆顶和有装饰的内角拱。波斯的建筑特色传到印度後所产生的影响则可见于珍珠清真寺(1653)和泰姬·玛哈陵(Taj Mahal)。出自伊斯兰和
拜占庭建筑传统的奥斯曼建筑则以位于土耳其埃迪尔内(Edirne)的塞利姆清真寺(Selimiye Mosque,1575)为例,该建筑中央有一大圆顶,也有细长的尖塔。至於非宗教性的伊斯兰建筑,最佳范例之一为西班牙格拉纳达的
艾勒汉布拉宫(Alhambra,13∼14世纪)。
近代以来,受各地建筑特点和建筑材料的制约,慢慢衍生出来结合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对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影响较大,目前各地都有中国特色的
伊斯兰教建筑。
文学语言
伊斯兰文学以4种主要的语言写成︰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和乌尔都语(Urdu)。阿拉伯语作为揭示伊斯兰教和《可兰经》的语言,居绝对重要的地位。《
可兰经》是穆斯林眼中优秀的文学典范。阿拉伯诗歌的基本要素延续了伊斯兰教未创之前的模式,采用单韵(指一首诗中每一行均使用相同的韵脚之格式)和复韵(指将长短音节皆安排为16个格律)。阿拉伯诗歌可以分为3种基本类型,其中嘎扎勒(ghazal)通常为情诗,是5到12节的单韵诗;卡希达(qasida)则是20甚至于100节以上的单韵诗,通常用来表达正式而精雕细琢的颂赞。波斯人以自己的语言,应用阿拉伯诗歌的类型、形式与规则进行诗歌创作,并且加以改良。他们也发展出新的诗歌类型——玛斯那维(masnavi),此类诗歌是以一连串的有韵对句所组成。波斯人用它来写作叙事诗(此形式并不为阿拉伯人所知),代表作为菲尔多西(Ferdowsi,1020年卒)所写的《王书》(Shah-name)。波斯文学依序影响了乌尔都文学与土耳其文学,特别是关于词汇和格律部分。土耳其文学也具有丰富而独立的民歌传统。伊斯兰文学也包括了纯文学的、教诲的和通俗的散文。最足以代表伊斯兰散文的文学形式为玛卡玛(maqama)体,这种文体用刻意经营而复杂的手法来讲述相当简单的故事,故事里有许多隐喻、双关语和其他文字游戏。在通俗文学的领域中,最著名的作品要算《
天方夜谭》,这部著作集结了各个穆斯林地区丰富的神话故事。
音乐
伊斯兰音乐为一种单音音乐,没有和音,其特色在於节奏和旋律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以单线进行的旋律为主展开各种装饰,并且重视音乐名家的即席表演。节奏和旋律的编排则遵循一定的规则或音阶。伊斯兰音乐利用微分音,亦即不完全均等的半音如四分之三音等等,来达成旋律的装饰效果,此外也利用小音程或大音程来获致此效果。伊斯兰音乐通常由一个小型合奏团演奏,即一名歌手和数名乐器手以独唱和乐器的演奏交替表演。歌手或乐器手负责引导旋律,节奏则由打击乐器负责,这包括有框架鼓、钹、敲击用的木棒。管乐器包括唢呐(zorna,一种类似双簧管的乐器)、不同型式的笛子、长喇叭、号角以及与竖笛相似的双管单簧乐器。不过,弦乐器最受人们喜爱,最著名者为乌德琴(ud),这是一种四弦或五弦的短颈鲁特琴。此外还有一些梯形乐器,如桑图尔扬琴(santur),演奏时用两根椽木制的小棒来敲击琴面的金属弦,以及用手拨的卡龙琴(qanun)。其他弦乐器还包括小提琴和弓鲁特琴,例如卡曼琴(kaman)、卡曼贾琴(kamanja)和拉巴布琴(rabab)。
(图为由萨德陶工制造的闪光陶瓷碗,描述基督教的教士正摇晃著香炉,制於12世纪前半期。现藏伦敦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