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0攻击机
1945年苏联制造的飞机
伊尔-10(俄语:Ил-10)攻击机,是苏联1945年由伊尔-2攻击机发展出来的机型。外形和伊尔-2类似,但是一种完全重新设计的飞机。各种性能比伊尔-2有大幅度提高。曾参加卫国战争最后阶段的战斗。 战后继续生产,总产量达4966架。捷克斯洛伐克也以BB-33的编号生产了1200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最先装备的强击机即该机。
发展历史
1943年,伊留申设计局在伊尔-2基础上改型研制了双座强击机伊尔-10,1944年4月18日首飞,8月投入批生产。伊尔-10仍保持了伊尔-2的气动外形和几何尺寸,但改为全金属结构,加强了装甲,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提高了飞行速度。曾经输出国外参与朝鲜战争,并授权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称为B-33轻型轰炸机
伊尔-10是我国空军50年代的主力强击机,最先装备伊尔-10强击机的部队是1950年成立的航空兵第四混合旅(以后的空四师)第十三团,接收了苏联空军协防上海的帕维尔·费多罗维奇·巴季茨基混合航空兵集团的25架伊尔-10。伊尔-10在1954年11月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下面是一段战史回顾:“在飞行过程中,整个解放军机群保持无线电静默,很快抵达战区。空军航空兵第11师副大队长王玉峰率4架伊尔-10降低高度,开始攻击大陈岛上的高射炮阵地,以保证轰炸机对大陈港内军舰的突击。随着刺耳的啸叫声,4架伊尔-10投下的炸弹大部命中炮位,正全力向空中射击的高射炮立刻被浓烟烈火所笼罩。……在这紧急关头,空军强击航空兵适时出动伊尔-10强击机2个团,压制岛上蒋军火力点,对登陆部队实施直接航空火力支援。飞行员们根据空中观察到的情况,主动支援登陆部队的进攻。当登陆部队遭到火力阻击时,强击机就从空中直接压制蒋军火力。强击机每俯冲攻击一次,步兵就冲锋一次。有的飞行员炮弹打光了,燃料即将耗尽,但仍向蒋军阵地俯冲。伊尔-10强击机低空呼啸而过发出的巨大轰鸣声,把蒋军吓得丧魂落魄,纷纷躲藏起来。” 我国自行研制的强-5在60年代后期服役后,这种二战时代的装备开始退役。
生产背景
1944年8月23日,国防委员会(GKO)作为新的地面攻击机,决定将Il-10连续生产。其装备最初类似于II-2型后期,两架23毫米VYa-23型大炮和两架ShKAS机枪,另外还有一架12.7毫米的UBT机枪,后枪手,400公斤或最高600公斤的炸弹。与Il-2和Su-6不同的是,它最初并不意味着携带火箭。
Kuybyshev的工厂1号和18号的生产开始。1944年9月27日,第一架生产飞机飞行,并于1944年底生产了99架飞机。早期的系列飞机出现了出现问题,最引人注目的是发动机故障,火灾。大多数问题在1945年之前被消除。从1945年4月起生产的飞机可以装载四枚无导弹的空对地火箭弹。从1947年起生产的飞机配备了更强大的装备,其中包括四个23毫米的NS-23大炮,另一个20毫米的炮是后炮。 1910年,经过4600架飞机,Il-10生产已经结束。在过去两年里,他们在64号工厂生产。
在1945年和1947年之间,制作了280 UIl-2或Il-10U教练变种。后方炮手的驾驶舱被更长的导师的驾驶舱替换为双重控制。其性能和施工方式与战斗方式相似,除了装备外,还有两把炮,两枚火箭和一枚标准的炸弹。
1951年,捷克斯洛伐克公司Avia获得了制造Il-10的许可证,名称为B-33。第一架飞机于1951年12月26日飞行。最初,他们的发动机是苏联建造的。从1952年起,发动机也在捷克斯洛伐克生产,M-42。除了作战方式,捷克斯洛伐克的训练员也以CB-33的形式进入了服役。到一九五六年,共有1,200个B-33建成。
在1951年,由于在朝鲜战争期间获得的经验,苏联空军决定推进器地面攻击机可能仍然有用,并决定以修改后的形式更新Il-10生产,首次飞过2架的Il-10M它是稍长一点,翼展更大,控制面更大,尾部有鳍。最近开发的NR-23型大炮中有四架是安装在机翼上,而有效载荷保持不变,安装了较新的导航设备,提供部分全天候的能力。速度略有下降,但处理情况有所改善。在1953年至1954年期间,共有146架Il-10Ms,除了10架在罗斯托夫工厂的第168号工厂外。
共有6,166个所有Il-10变种,包括在许可证下建造的。
配备更强大的AM-43和AM-45发动机的Il-10s试驾已经发生,但被证明是不成功的。 Ilyushin接下来设计了一个更轻的近距离支援飞机,Il-16,具有改进的性能和类似的装备。它首先在1945年6月10日飞行。短期投入生产,但由于AM-43发动机的不可靠性,该项目于1946年被取消。
设备结构
本机是以单活塞式三叶螺旋桨驱动的机型,呈下单翼硬壳式布局,为后三点式收放式起落架,主量产型为纵列双座封闭式座舱,后座位是面向后方的机枪手座位。并设有弹仓的构造。发动机为液冷式的AM-42,平时发动机输出1491千瓦,最大功率达到2051千瓦。
本机外观和伊尔-2相似,但实为全金属结构,外观不同的地方是改用似普通战斗机的收放式起落架。另一特点有内藏的弹仓。
使用国家
阿富汗
阿富汗空军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空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1950年至1952年期间进口了254架Il-10攻击机。1955年1月在边界与中国台湾冲突时被用来作战。最后的103架Il-10攻击机在1972年退役。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空军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空军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空军
南朝鲜
南朝鲜空军收到50架,很可能全是二战时生产的。
波兰人民共和国
波兰空军接收了约120架Il-10型飞机(大概96架Il-10和24型UIl-10),并于1949年2月至1959年使用。另外至少有281架B-33型飞机在1954年至1956年间交付, 1961年由于质量差波兰B-33飞机被修改为携带额外的燃料。
罗马尼亚共和国
罗马尼亚空军在1950年和1952年期间共收到了14架老式的Il-10s和Il-10s。在1953年到1960年,共有140架B-33型和16架CB-33型训练机投入使用。
苏联
苏联空军
苏联海军航空部
也门
也门空军在1957年收到24架B-33飞机。
设备参数
乘员:2人
尺寸:翼展13.40米,机长11.12米,机高4.14米
机翼面积 :30平方米
空重 468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6535千克
最大速度:每小时550公里
升限 7250米,最大高度:7500米; 有利高度:1500米
最大速度:每小时550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时320公里;
航程 800公里。最大航程:540公里;活动半径:360公里;续航时间:1.43小时;
动力装置:一台MikulinAM-42活塞发动机,功率 2000马力。
武装:早期型固定武装在两翼各内藏有两门固定式20毫米机炮和两门7.62毫米机枪,后座舱一挺12.7毫米可回转机枪;后期型固定武装机翼各为两门23毫米机炮,后座一门20毫米机炮。两翼下载弹250公斤,弹仓可载400公斤火箭发射架或小型航弹集装箱(子母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6 15:05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