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娄穆
西魏、北周将领
伊娄穆(生卒年不详),字奴干,楼烦郡(今山西省娄烦县)人,鲜卑族。西魏、北周将领,隆相二州刺史伊娄灵之子。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伊娄氏,出身于后魏献帝第六弟,历代担任代郡的部落酋长,随从北魏南迁。伊娄穆的祖父伊娄信,北魏时期中部太守。父亲伊娄灵,善于骑马射箭,受到西魏丞相宇文泰的赏识。宇文泰曾对伊娄灵说:“古时伊尹辅佐殷商,使国君像一样圣贤。你既姓伊,想必不辱先人之宏业。”于是赐名伊娄尹。伊娄灵历任金紫光禄大夫、卫将军、隆州刺史,封爵卢奴县公,追赠相州刺史。
历任要职
伊娄穆成年后,担任丞相宇文泰府中的亲信,以机智善辩受到重用,授任奉朝请,常侍宇文泰左右。大统九年,伊娄穆参与邙山之战,因奋力作战有功,担任子都督、丞相府参军事、外兵参军,累次升迁至帅都督、平东将军、中散大夫、历任中书舍人、尚书驾部郎中、抚军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
伊娄穆曾进宫禀告事情,宇文泰望见他非常高兴,直呼他的表字说:“奴干做仪同来面见我。”于是授伊娄穆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爵安阳县伯,食邑五百户。后转大丞相府掾、从事中郎、任给事黄门侍郎。
平定蜀乱
西魏废帝二年,伊娄穆出使蜀地。正值伍城郡人赵雄杰与梓潼郡人王令公邓朏等发动叛乱,贼众三万多人,封锁涪水,修建寨栅,进逼潼州。伊娄穆于是与南岐州刺史叱罗协率军平定叛乱,因功增加食邑五百户。
入仕北周
孝闵帝元年(557年),宇文觉受禅登基,建立北周政权,伊娄穆担任兵部中大夫、治御正,进封安阳县侯,增加食邑五百户。不久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保定初年(561年),授任军司马,进封安阳县公。
保定四年(564年),出任金州总管、八州诸军事、金州刺史。
天和二年(567年),增加食邑两千一百户,又担任民部中大夫。
讨伐叛乱
当时,卫国公宇文直出镇襄州,任用伊娄穆为长史。郢州百姓王道胥造反,袭击占据州城。宇文直派遣伊娄穆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前往救援。伊娄穆来到城下,连连挫败王道胥兵众。恰巧大将军高琳率领大军接应,王道胥等人才投降。
唐州山蛮凭借地形险峻,违抗朝廷命令,伊娄穆率军讨伐。蛮酋占据石窟十四处,伊娄穆分兵进讨,十四日内全部攻破,俘虏六千五百人。
辅佐藩王
天和六年(571年),伊娄穆进位大将军。
建德元年(572年),代国公宇文达出任荆州刺史,任用伊娄穆为总管府长史。伊娄穆多次辅佐近亲藩王,甚得匡正辅佐的美誉。后来伊娄穆回朝担任小司马。跟随柱国李穆平定轵关等城,获赏布帛三百匹、粟三百石、田三十顷。
讨敌去世
建德五年(576年),跟随皇太子宇文赟讨伐吐谷浑。班师时,伊娄穆作为殿后,遭到吐谷浑军队的包围。正好刘雄的援军赶到,才得以解围。后来伊娄穆因病去世。
主要成就
伊娄穆早年参与邙山之战,立有战功。曾先后平定蜀地叛乱,平定郢州叛乱,率军讨伐唐州山蛮,俘虏六千五百人,跟随柱国李穆夺取轵关等地,跟随皇太子宇文赟讨伐吐谷浑。
历史评价
李延寿《北史》:“王杰、王勇、宇文虬、耿豪、高琳、李和、伊娄穆、侯植等咸以果毅之姿,效节扰攘之际,各能屠坚覆锐,自致其功,高爵厚位,固其宜也。”
史籍记载
《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
《北史·卷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
家庭成员
祖父:伊娄信,北魏中部太守。
父亲:伊娄灵,后赐名伊娄尹,西魏卫将军、隆州刺史、卢奴县公,追赠相州刺史。
弟弟:伊娄谦,隋朝大将军、左武候将军、泽州刺史、济阳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3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