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20年代为了防御西班牙人侵略,法王弗朗索瓦下令修建了这个堡垒。建成后安置了大炮,最多时曾驻守300名士兵。由于地理位置险要,所以每当发生战争,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后来,随着舰艇和大炮的革新,这座城堡逐渐失去了战略价值,改为国家监狱。1953年,法国政府颁布法令,批准伊夫堡为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拨了经费,对它进行了维修和管理,供人们游览。
站在马赛的海滩,可以看到海中有一个四周岩石像斧劈刀切似的灰蒙蒙的小岛,岩石上矗立着一座有三个塔楼的城堡,这就是经过多少次战争洗礼,又被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里写得神奇活现的伊夫古堡。
从港口可以乘游艇到岛上。这个长不足200米,宽不足168米的小岛全部由石灰岩组成。通岛上平台的路径是高大厚实的围墙包围下的幽深的“九曲回廊”,每走数级台阶即有高墙和大门阻挡,需转弯右行,路径曲折,犹如行进在深山峡谷中。石阶终了,是面积约二三英亩的平台,这就是森严的伊夫堡。要进入伊夫堡,还需经过一座同中国古代城池吊桥很相似的木制古桥。
城堡由灰沙和石建成,两侧为圆形炮台,中间呈方形。中心是一个不大的天井,四周高墙环绕,只能见到方形天空。四周有石阶连通,石阶两旁的墙上有铁栅栏的洞孔状窗子和铁门,那就是囚禁犯人的牢房。向下走,通过黑暗、狭窄的长廊,在相隔不远的地方是两个有很厚大铁门的地牢,地牢里阴森森的,寒气逼人。仅在一面墙上有一个小窗子,上面竖着有手指粗的铁栅栏,透过小窗仅能见到斗大的一块蓝天。其中的一间在距地面一英尺高的墙上有一个可以钻进一个人的洞。据说当年确有犯人在此凿洞企图逃走,但可惜伊夫堡墙高石厚,堡外又是波浪滔滔的大海,关进来的犯人是的的确确插翅难飞。这两间牢房正是大仲马笔下的囚禁法利亚长老和邓蒂斯的地牢。《
基督山伯爵》一书倾倒了全世界的读者,也使伊夫堡在无意间扬名天下。凡来到古堡,见到地牢的人无不赞叹作者那挖掘素材的精神、非凡的想象力和出色的表达能力。
城堡两侧是22米高的塔楼,塔楼内有一个狭窄的旋转楼梯通向顶端,从顶端的一个小角门走出去,即到了伊夫堡的天台。在天台上可以看到小岛的西南角有一处笔直的岩石,那曾是国家监狱的坟场。在大仲马笔下,邓蒂斯正是在这里冒充法利亚长老的尸体,被扔进大海脱逃,从而获得了新生,成为神秘富有的基督山伯爵。
站在天台上远眺,波光粼粼的地中海,绵亘在山冈上的繁华的马赛城,以及周围的小岛船帆,衬托着瓦蓝的天空,浮动的白云,构成一幅和平安谧的图画。但如果此时想到脚下的伊夫堡曾经经历过无数次炮火硝烟,曾是多么恐怖阴森的人间地狱,那今天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古堡则正是法国四百年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