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冈察洛夫(俄文名: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ончаров;1812年6月18日—1891年9月25日),俄国作家。生于辛比尔斯克一商人家庭。自幼丧父,喜读文学作品。1834年莫斯科大学毕业。
1812年6月18日出生于沙俄帝国
辛比尔斯克一个富商家庭,7岁时父亲去世,即由一知识渊博的教父抚养。教父是一名退伍水兵和地主,在其教育和熏陶下,冈察洛夫从小就对航海和文学感兴趣。
1834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一年后到圣彼得堡财政部外贸司任翻译。不久结识了画家尼·迈科夫,并参加他家里的文学小组活动。小组还出版自己的手抄文丛。20世纪30年代末期,冈察洛夫最初的两篇习作《癫痫》和《因祸得福》就是在这个手抄文丛上发表的。1842年他运用自然写实的手法创作了《伊凡·萨维奇·波德查勃林》,这是其早期较出色的一个生活风俗特写。1846年与别林斯基结识,这对他日后的思想和创作有很大影响。
1847年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故事》,抨击地主庄园生活的传统习气。1852—1854年跟随海军中将
普提雅廷(Ефим Васильевич Путятин,1803—1883)乘“巴拉达”号作远洋航行。四年后,出版二卷本长篇游记《战舰巴拉达号》,记述了欧亚的一些风土人情。
1856—1860年任沙皇政府书报检查官。1859年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以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生动的笔调,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社会上强烈的反农奴制情绪和要求改革的愿望。1862—1863年主编政府主办的《北方邮报》。
1863—1867年任政府出版事业委员会委员。但60年代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加强了其思想中的保守因素。1869年出版长篇小说《悬崖》,一方面批评贵族知识分子的无能,一方面又歪曲平民知识分子的形象,攻击革命民主派,美化
封建家长制的生活原则,从此与民主派分道扬镳。晚年,写有一些短文和回忆录。
代表作长篇小说《奥勃洛莫夫》(1847~1859)真实而细腻地描写了地主知识分子奥勃洛莫夫精神死亡的过程。这是一个没落地主的典型,标志着俄国文学中传统的“多余的人”蜕化的极限。N.A.杜勃罗留波夫称赞这个形象丰满逼真,具有立体感。
冈察洛夫一生共写了三部长篇小说,最后一部《悬崖》(1869)孕育了20年之久。小说的前半部对贵族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莱斯基的无能持批评态度,但小说后半部的中心情节已改为藐视旧传统、追求新生活的贵族少女薇拉和平民知识分子伏洛霍夫的恋爱故事。伏洛霍夫是因宣传社会主义和唯物主义而被流放的政治犯,他聪明、真诚、思想大胆,薇拉爱上了他。但伏洛霍夫又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否定一切,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而举止粗鲁;任意摘取别人的苹果,借钱不还,说这是“反对私有财产”;不承认要承担义务的婚姻。薇拉终于看清了他的真实面目而与其分手了。作者对伏洛霍夫的态度是对革命民主派态度的具体体现。《悬崖》出版后受到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批评。H.谢德林在《街头哲学》一文中说,冈察洛夫在向寻找真理的人“投掷石子”。19世纪60年代后期冈察洛夫的保守思想更有所加强,甚至赞成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认为革命民主主义的力量是俄国前进的障碍,他和屠格涅夫等退出《现代人》杂志,同民主阵营分道扬镳。不过他的3部长篇小说作为一个整体,却真实反映了19世纪40~60年代俄国社会的演变,即农奴制的墨守成规逐渐为新兴资产阶级积极实干的精神所取代。他虽然也看到了资产者的狭隘自私和冷酷,但认为他们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方向。从作者创作思想轨迹看,他是从暴露宗法制贵族的生活方式和肯定资产阶级的胜利向着鼓吹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的路上滑去,反对革命民主主义。
冈察洛夫创作的主要艺术特点是采用叙事诗的手法,对细节精雕细琢,语言清新优美。他晚年还写有一些短文、随笔、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其中较重要的有《万般苦恼》(1872)和《迟做总比不做好》(1879)。前者是对A.S.
格里鲍耶陀夫《智慧的痛苦》的述评,后者则是一篇对自己的3部长篇小说的总论,强调要反对自然主义和“为艺术而艺术”论,捍卫现实主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