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为是企业为实现
经营目标而进行的有规则的活动。具体表现为: (1) 投资行为,包括资金的筹集、生产要素的购买、资金流向及投资方向、规模的选择等。(2) 生产行为,包括生产组织和管理、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等。(3) 分配行为,主要指对企业
可支配收入的分配比例的确定 (集中表现为企业内部的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安排)。(4) 交换行为,包括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选择,设备、原材料的选择和购买等。企业行为合理性的前提条件是: 资金投向和规模合理,产品符合市场需要; 按照成本最少、收益最大的原则进行生产,讲求技术进步和提高
劳动生产率; 注意积累、消费的比例,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 遵循价值规律进行交换,保证生产者、消费者利益的有机结合。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活动单位,在内在动力结构驱使下,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
企业内在动力结构表现为
企业目标;
企业外部环境则表现为影响
企业目标实现的外部条件。
工业社会学研究企业
行为,就是分析企业在内部动力和外部约束的作用下,追求
企业目标的
经济活动,探索影响企业行为的各种因素。
从判断企业
行为是否合理的标准来划分,有正常企业行为和不正常企业行为。
判断企业行为合理的标准,是在平等竞争条件下,实现
企业利润,增加积累,
扩大再生产,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凡是符合这一标准的,为合理的、正常的企业
行为;违背这一标准的,为不合理、不正常的企业行为。从
盈利与否来划分,有
盈利性企业
行为和非
盈利性企业行为。盈利性企业
行为表现为生产、流通或服务方面的行为;非盈利性企业行为表现为保护资源、防止污染的活动,社会管理与协调关系方面的活动。
影响企业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市场条件的变化;政府的经济行动意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投资环境和资金使用状况;政府
财政收支状况;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