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企业短期行为,是企业的
经营者为了达到短期目的而采用的行为,例如:会计上的多提费用,减少
利润,对
会计估计和
会计方法选择上的
投机;
企业经营方面则选择可迅速利用的人才,不注重整体
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员的培养;市场方面流动过快,行业不稳定等状况。
产生原因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多层次的
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构成最重要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自己的企业,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但股东和经营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是追求最大合理效用,包括报酬、增加闲暇时间和避免风险等。经营者与股东目标的背离现实有可能导致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造成企业经营者采取短期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就国有企业而言,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及产权主体的缺位,形成了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导致国有企业内部人掌握较大的控制权。一是经营者利用其对企业的控制权,对企业经营不负责任,从中渔利,肆意挥霍企业资金,侵吞国有资产。二是经营者利用与投资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通过采取短期行为人为操纵财务信息,使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在财务制度不健全和财务约束软化的前提下,使反映在账上的企业利润有可能是“算”出来的,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当前,许多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后,换汤不换药,生产经营仍举步维艰。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也不敢给这些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股份公司提供长期巨额贷款。即使银行提供了贷款,但贷款是要还本付息的,如果贷款到期,偿还债务后,企业又没有新的资金注入,就会导致企业运行中断。所以许多股份制企业希望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然而并不是任何股份公司都能向社会发行股票的,发行股票必须经证监会核准,并应符合《证券法》规定的股票发行条件。一些股份制企业达不到发行条件的要求,于是请证券中介机构为其包装,作假账,粉饰业绩,骗取证监会的核准。我国目前在上交所、深交所的上市公司已有1000多家,其中不少上市公司是不符合上市条件而是通过造假、包装上市的。
行为分类
企业短期行为可以分为企业自身的短期行为和企业对外部环境的短期行为。
1、企业自身的短期行为可以根据企业再生产的过程分为生产行为短期化、销售行为短期化、分配行为短期化和投资行为短期化。另外,还应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监督。
(1)生产行为短期化
其表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预定产额或为了降低成本,而延长企业生产时间,对企业设备等资产进行”掠夺”式利用,而不注意维护和保养;对新技术在产品中运用的认识不够,不注意提高产品质量;
(2)销售行为短期化
其表现为:忽视企业信誉,销售或掺售假冒伪劣产品,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全,产品返修率高,消费者投诉增加;
(3)分配行为短期化
其表现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向消费基金倾斜,消费的增长大大高于生产率的提高;
(4)投资行为短期化
在承包责任制下,投资行为的短期化表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期望加大投资能在承包期内获取更大收益。这种投资一般是将资本用于利润较低,但易于回收的项目,可因此丧失了获得更多的长远利益的机会;二是其通过加大投资保证承包期内各项承包指标的完成。这种投资方式一般是把资金用于简单的扩大再生产,而没有将投资用于加大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企业信用短期化
企业在经营中,在对资产运作时,由于“贷款偿还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的降低,或“资产负债率”的增加等,而导致企业信用状况的变坏,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很不利,所以应对这些指标进行监督。
2、企业对外部环境的短期行为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
(1)环境保护短期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对外界排放“三废一噪”(废液、废气、废渣、噪音),对企业来说,排放“三废一噪”对它自身没有直接的损害,而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说,危害是相当大的。
(2)资源利用短期化
企业在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等)和短期内难以再生的资源(树木等)时,不能合理的利用而造成浪费。
主要表现
(一)在承包经营上的短期行为
由于企业承包者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生产经营上缺乏长远计划,承包经营者只考虑任期目标的实现,在承包经营期内往往采取的是掠夺式生产,超负荷生产,在短期内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权责不统一,其结果造成产权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二)在项目投资决策上的短期行为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弱化,因此,企业未经科学全面论证盲目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重复建设一轰而上,而对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长远效益的项目无人问津。企业之间无序恶意竞争,使有限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即使在短期内创造一定经济效益,也是已牺牲人们赖依生存的生态和宝贵的资源为代价换来的,得不偿失。
(三)在资金筹集运用上的短期行为
个别企业为了争取国家政府专项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如
退耕还林、防风治沙、低产田改造等),缺乏诚信,随意改变投资项目,专项资金挪作它用,结果造福人们千秋万代的民心工程,被搁置。在银行贷款方面,一些企业经营者不计资金筹集使用成本,特别是对长期借款,产生我借别人还的思想,或是有借不还,必然导致企业信用危机,企业形象遭受损害,给企业今后筹集资金带来副面影响。
(四)在新产品技术开发研制上的短期行为
一些企业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由于新产品开发和研制,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不愿意在新产品开发研制上下功夫,而是抱着老产品不放,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没有忧患意识,产品结构单一,没有自主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失去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早晚会丧失殆尽。
(五)在利益分配上的短期行为
一些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企业积累、职工个人收入分配、职工社会保障、职工福利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关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较少的考虑企业发展和企业积累,企业产生的效益吃光分光;私营企业较多的考虑企业效益和积累,较少的考虑职工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职工福利等,从长远看必将激化社会矛盾,给企业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六)在产品质量上的短期行为
一些企业为产品创名优期间,严格产品质量管理,一旦被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评为名优产品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为获取最大利润,不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挖掘企业潜力,而是忘记了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采用降低产品成本,偷工减料,降低产品质量标准等手段,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很快丢掉市场。
(七)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的短期行为
企业在人才战略上,重使用轻培养,没有建立培养培训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拴不住心,留不住人。造成企业高素质的人才匮乏,后继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