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管理学:是一门
管理学与仿生学等多学科交叉的
边缘学科,俗称
管理仿生学或
企业仿生学。
定义
一般情况下,仿生管理学又叫
管理仿生学或
企业仿生学。
是从生物学的视角出发研究
社会组织的管理问题,以模仿、借鉴、类推、创新等手段,旨在组织建构的和谐与组织运营的高效;其落脚于
管理学,将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理论,或嫁接或融入或整合,直至转化到管理学的概念、原理和理论中,从而形成新的概念、新的原理、新的理论。
管理仿生学:是模拟生命系统的管理规律为改进或建立人为管理系统的管理层次、结构、目标、策略与多样性提供方法和原理的科学。
企业仿生学:企业仿生学的定义是,它是研究企业生物型机制并模仿生物原理进行企业结构与功能设计从而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新型管理科学。
前沿学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仿生学的研究方法能在管理领域中应用,认为生命系统内蕴藏着管理的精髓。
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在《
科学中国人》2004年第4期上发表了文章《仿生学的意义与发展》,提出了现代仿生学的四大前沿,其中之一包括:
随着信息技术向网格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及神经
发育生物学的进展,向智能化与认识仿生学以及可持续经济仿生学、
管理仿生学等方向发展。
研究领域
仿生管理学的研究将视角投向整个现实生物界的全部实际现象,关注、剖析,从而揭示、阐述一切对管理学有启发借鉴意义的生物界的内部结构、协调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和进化法则。对此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生物构件(如感觉系统、骨骼系统);2.生物个体(如蚂蚁、猕猴);3.生物群体(如羊群、雁阵)。
仿生管理学研究可大致分为四个基本领域:
1.关于管理的群体行为仿生学研究领域。通过对生物群体乃至生态圈的内部结构、协调机制及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发现生物群体的
激励、
竞争、交互、调控的现象、结构和机理,从而形成群体行为的管理仿生学理论。
2.关于管理的
个体行为仿生学研究领域。通过对生物个体的内部结构、协调机制及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发现生物个体问的分层、共处、
互动、共生的现象、结构和机理,从而形成
人际关系的管理仿生学理论。
3.关于管理的现象效应仿生学研究领域。通过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现象特征的研究,发现生物体的本能、
潜能、适应、发展的现象、结构和机理,从而形成现象效应的管理仿生学理论。
4.关于管理的实现法则仿生学研究领域。通过对各类生物现象的内部结构、协调机制及与环境的关系的综合研究,发现生物体的自然、类群、反应、学习的现象、结构和机理,从而形成实现法则的管理仿生学理论。
研究规范
仿生管理学研究,是通过对生物的生命现象、
组织结构、反应机理的不断拓展与深人的考虑、分析、探究,以及有目的的实验,来提炼出具有管理学意义的认知与理解,设想与观点,从而进一步上升,形成管理学方面的理论。无疑,要使这些理论可信可靠、有效有用,其依据必应是科学的,其研究的路径必应是规范的。
为保证仿生管理学研究的科学性。以及获得的理论成果能够被纳入到规范的管理学理论体系之中。研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
1.研究视角与内容的规范。仿生管理学是一门以管理学为“体”。仿生学为“镜”。并集众多相关学科之“用”的综合性学科。因而需要在研究的视角上加以规范,使研究的注意力基本集中在明确的仿生管理领域,而不限制地发散;需要在研究的内容上加以规范,使研究内容基本组织在管理学的核心结构上。而不无序地混乱。
2.研究途径与方式的规范。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仿生学研究是一种考察归纳型研究。而管理学研究是一种总结演绎型研究。两者在研究途径与方式上有着较明显的差异。为此在仿生学研究与管理学研究的整合中。要强调整体论,采用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即把观察、抽象、模拟、实验、个案、剖析等统一规范起来。并尽可能地运用
运筹学、
控制论、系统分析和建模技术等新理论和新方法。此外,还需要注意过程推进的规范和方法运用的规范。
3.研究工具与手段的规范。仿生管理学可看成是自然科学与
人文社会科学共同孕育的一门新学科。因而其研究的工具与手段也应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与手段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工具与手段的整合,如仪器与量表、数据与统计、假设与思辨、推导与预案等;同时,应根据仿生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开发新的工具,创造新的手段。
4.研究规划与评估的规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研究,无疑在事前的规划和事后的评估中,均要强调规范性。规划要专业、科学、合理、适宜,评估要有据有规、要客观要实际。从而保证仿生管理学研究的快速、健康发展。
研究著作
《
企业生命科学研究--破译企业基因密码》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颜滨
《公司长寿的学问-新颜物流仿生管理实验报告》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颜滨
《公司DNA-来自生物的启示》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肯.巴斯金
《企业生命的秘密:兼论与社会科学有关的话题》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唐海滨《企业新生命--金融海啸后企业复苏之路的瓶颈突破》 复旦大学出版社
陈湛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