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道逊(1422—1503),字克诚,晚号坦然居士,又号八一道人,
浙江瑞安人。12岁以神童荐举为国子监生,后官至太常少卿。任道逊工书善画,著有《太极心性图说》、《云山樵语》、《归田百咏》等。
人物经历
任道逊,
明朝时
浙江瑞安人。居西岘山下。七岁即能赋诗,作直径数尺大字,颇有法度。明宣德八年(1433)12岁,以神童得荐举,十二岁时,他以神童被推荐上京,由宣宗皇帝召至金殿面试,皇上命他书“龙凤”两字,任道逊镇定自若,一挥而就,宣宗颇为惊奇。又即题命对,曰:“九重殿上书龙凤,”任道逊应对:“百尺楼头望斗牛,”皇上抚掌称妙,将其录用为国子监生。
宣宗大为嘉赏,留在文华殿深造后,任命其为最年轻的国子监生。后以书法供奉宫廷,以书艺供奉。景泰初期(1450—1456)任顺天府丞照磨,后官至太常少卿。累官至至太常寺卿(一作太仆寺卿)。苍凉多致。
其人仪度端庄,博通经史,娴熟音律。居官清廉,在职58年,宦囊萧然。弘治初年致仕归里,与同邑通判吴祚、寺副蔡鼎结清乐会,晨夕吟咏唱和,以文史声韵欢度晚年。弘治十六年卒,享寿82岁,妻子孙梅花亦享高寿。遗著有《太极心性图说》、《云山樵语》、《归田百咏》等。
任道逊生前诗文著作颇丰,有《太极心性图说》、《集云山樵文集》、《集云山樵语录》、《归田百咏》等,可惜俱佚,现存世的作品很少。今罗凤镇沙渎村龟山有他书写的《坤屿墓表》碑文,字体隽秀,是其晚年楷书精品。温州博物馆藏有他的山水画立轴三帧,其中一帧描绘的是南华山景色,小桥流水,孤舟穿梭,疏林下有一草堂,主人正在怡然读书,远处层峦叠嶂,云烟缭绕,意境高远,富有情趣,全画疏朗俊逸,清气盎然,令人叹为观止。
书画造诣
任道逊的书画造诣很深,其书法结构匀清,笔意洒逸,画工山水,笔法苍古清致。他的
画谱载其《太仆图》:“不及盈丈,而三远备焉。”并有诗赞云:“克城已往道宁逝,郭熙遂得新成名。”意谓其画艺在宋代大画家郭熙之上。文化名人项元汴称:“明书家于文、祝、宋、沈之后,有詹希源等63人,而任道逊名列其间。”任道逊的著作有《太极心性图说》、《集云山樵文集》、《集云山樵语录》、《归田百咏》等,俱佚。任道逊逝后,孝宗皇帝特遣使致祭文。其墓在瑞安市郊进星村礁石山南麓。今罗凤镇沙渎村龟山有任道逊书写的《坤屿墓表》碑文,隽秀可嘉,为其晚年楷书精品。《画谱》载其《太仆图》,“不及盈丈,而三远备焉”。并有诗赞:“克诚已往道宁逝,郭熙遂得新成名。”意谓其画艺在宋代大画家
郭熙之上。传世山水作品不多,
温州博物馆尚藏有珍品。书法、碑刻留存较富,今瑞安
塘下沙渎村《坤屿墓表》碑,隽秀可喜,为道逊晚年书法精品。
温州博物馆收藏有任道逊的山水画立轴3帧,其中一帧远处巨岩怪石,近处树木参差,溪水潺潺而沿山下,有两位文人行色匆匆。其构图错落有致,耐人品味;另一帧描绘南华山的小桥流水,孤舟穿梭来往,疏林下有一草堂,主人怡然读书,远处高峰叠嶂,云烟缭绕,意境高远,富有自然情趣,全画疏朗俊逸,清气盎然。
养生之道
任道逊有一篇著名的《八一自娱说》,阐述了他的养生之道的八个方面,或者说八种方法。
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作了高度概括,定位为“自娱”二字,认为人的一生需要自己去寻找生命中的乐趣。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自娱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安定太平的社会环境。他在文章开头就论述了这个命题。
“夫人之有生孰不以安逸为娱,又孰不以仰事俯畜无一不至为娱者,苟不值世之清时之泰不可得也。”
这话的大意是:人们只知道把安逸的生活作为毕生乐事,追求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的天伦之乐,却不知道太平盛世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求的。因为没有一个清平安乐的世界,就不会有老百姓的安逸生活和天伦之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人们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乐趣。
“宁为盛世犬,不作乱世人。”这一点自古到今都是如此,人所同感,特别是经过战乱年代的人,更有深刻的体会。就是:看一会书,弹一曲琴,饮一杯酒,作一首诗,写一枝梅,著一局棋,静坐一时,熟睡一觉。
娱于书
任道逊首先提出的是“娱于书”,在读书学习中寻找人生的乐趣。
他说:“娱于书,则看一会,贯万里于一源,寻孔孟之所乐。”这里所说的孔孟之乐,笔者的理解指的即是儒家学说中的“安贫乐道”。孔子曾经高度赞扬他的弟子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在极其简朴的生活条件下,坚持学习和实践儒家的学说,找到他的人生乐趣。可见一个人只要具有高尚的志向和求知的欲望,就能“娱于书”,不但在读书中悟通做人的道理,而且在读书中找到乐趣。所以孔子又说:“知者乐,仁者寿。”“知”和“仁”是儒家的终极追求,也为一般人所认同。智者长乐,这是读书的真谛,也是读书的结果。
不过,任道逊并不赞成苏秦式的苦读方法,他在文章中说:“而悬髻之劳,刺股之勤,非所能也。”他反对死读书,认为读书不在于多,贵在坚持,在于懂,“娱于书,每日看一会”,日子久了就能“贯万里于一源”。
读书学习需要动脑。多动脑,有利于健康,有利于长寿,这是已经被当代科学所证明了的。传统中医理论也认为,聚精会神读书可以平衡阴阳气血,化解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琴棋书画酒适可而止
接着,他提出“娱于琴,则弹一曲”,“饮酒惟日一杯”,“作诗惟日一首”,“于梅则写一枝,于棋则著一局”的五个“一”。这五个“一”中,除“饮酒”一项外,其他琴棋书画四项,作为中华文明的精髓和瑰宝,在民间传承历经数千年而愈加光彩灿烂,它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必修课和必备的素质,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
他对琴棋书画也不认为多多益善,他在文章中对此作了详细解说:“娱于琴,则弹一曲,清众欲于未攻,契伯牙之所志,而曲操之多,指法之妙,非所知也。”至于诗与酒,他则说“饮酒则惟日一杯,作诗则惟日一首,曷尝至于百篇数斗而伤吾神乎!”他把琴棋书画酒仅仅作为自己的养生手段,以不伤神为目的,这对钟情于“斗酒诗百篇”的中国文人们是一个提醒和忠告。
从养生角度看,对任何一种技艺的追求达到痴迷的程度,都是有害于身体健康的。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把握兴趣的度非常重要。特别是对“酒”,他的态度更为明确,提出“日饮一杯”的限量要求,也是十分科学的。
至于“作画”、“著棋”,他每天也只限“写一枝”,“著一局”,主张“乘兴而动,随心所乐”,绝不过于劳神,以至于沉湎在艺海之中,争强于胜负之间而不拔。
坐一时睡一觉
任道逊提出最后的两个“一”是“坐一时”和“睡一觉”。他说:“至如坐一时,必曰静;睡一觉,必曰熟。曰静则思求其通,曰熟则舒而忘其劳。若计其得失利害于纷纷者,不存焉。”静坐片刻和熟睡一觉对于人的好处很大,但要遵守“坐必须静,睡必须熟”这两个原则,不要斤斤计较于世俗的利害得失,影响自己的休息和健康。
静坐是中国气功的一种锻炼方法,强调集中注意力于丹田,调匀气息,全身放松,似睡非睡,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而熟睡一觉更能使人的疲劳得到全面恢复。
纵观任道逊上述的八个“一”,有一个明显特点,那就是“动”与“静”的有机结合,用脑与用手的有机结合。弹琴、作诗、作画、著棋,手脑并用,以动为主;而坐、睡和读书,则强调一个“静”字。静以养心,动则养体,完全符合科学养生的规律,也是历代养生家所公认和遵循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