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战乱频仍,
刘表治下的荆州相对安宁,大批文学之士投奔襄阳,王粲也在其中。王粲虽与刘表是同乡又是世交,但政治上却未被重用。他怀才不遇而郁郁不得志,常于此攻书作诗,《
登楼赋》即在此间所作。
襄阳的仲宣楼位于
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又名王粲楼。明末万历年间,襄阳
知府周绍稷修楼成,以当时王粲居襄阳为据,取名仲宣楼,并派人到京城请朋友王世贞作《仲宣楼记》。清雍正间副史赵宏恩重建。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后圮。
乾隆版《襄阳府志·古迹》记:“荆州之江陵,安陆之当阳皆有是楼,然考其实当以在襄阳为确。”因王粲依
荆州牧(治所襄阳)刘表,为表幕下参伍,自是左右不离。表卒后,王粲劝说
刘琮降曹操,又是在襄阳。因此,刘表常同王粲登楼赋诗。明人王世祯,在修仲宣楼时特作一记,称襄阳建楼是为正。
光绪二年修城时,得赵兆麟(顺治五年任都御史)“先生之风”(“先生”指王仲宣)四字于楼下,随之将赵兆麟手书嵌于楼内。原仲宣楼建筑已毁。
仲宣楼是为纪念“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而修建的。史料记载:仲宣楼始建于东汉,明末万历年间,襄阳
知府周绍稷修楼成。清.
雍正间副史赵宏恩重建。
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后毁于战火(民国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