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华
中国当代独立新锐电影导演
仲华,男,出生于中国兴化,199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连续两届法国马赛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中国第一时尚电影导演、中国当代独立新锐电影导演、电影制作人、编剧、时尚电影美学创始人,跨文化评论家,是在哲学、文学、美学、音乐、视觉设计等多个领域独具精深的通才导演。
早年经历
仲华出生在一个普通公务员家庭,少年时期喜爱音乐,曾志向做一个音乐家,高考报考上海音乐学院未果,后服役在北京武警担任电影放映员,让在中学时代就受到歌德《浮仕德》的影响以及对哲思有着浓厚兴趣的仲华发现电影、影像这一表达方式是他与这个世界沟通对话的最佳途径,于是199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仲华先后就职于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并参与当时新纪录片运动——影响深远的《第三只眼睛》《龙魂》等经典电视系列片的制作。此外仲华还在多部国际制作的好莱坞影片如《五形战士》《天外紫罗兰》担任制片与摄影工作,这都为他之后自己的影片拍摄积累了大量经验。
人物经历
1998年仲华开始独立制片电影创作之路。继《解毒》《还乡》之后,2001年拍摄了首部电影长片《今年冬天》,这部仅用4天时间就拍摄完成的影片经山形国际影展选片人[Fujioka Asako ]藤岗朝子发现并推向国际影坛,作品应邀参映全球几十个国际电影节、并在法国马赛国际电影节获得大奖最佳导演奖。该片随即被法国“arte”电影台独家买断播映权,以及成为法国 “MK2” 艺术院线特别推荐影片。隔年《号子茅山》再次获得马赛影展的最佳影片提名奖。
仲华认为作为一个电影人,创作一部有深度有审美价值取向又不脱离现实的影片,要求导演本人有着明确而独树一帜的美学价值主张,这除了具有先天优越感知,还需后天大量的视觉积累以及在哲思方面的研习,2003年至今,仲华除了创作大量剧本《严家路北》《放逐》《独角兽》……制作拍摄多部影片《两个人的派出所》《最后的日子》《pulling over》《8月的画像》等等,还从事着大型活动、实景演出的策划、导演以及跨文化研究工作,在视觉设计,文学、艺术评论方面不间断的实践与亲证着。而他自己潜心十年写作构建关于电影法则[电影的圣三位一体:叙事结构、意义结构、语法结构]、经典电影解析,以及与时尚、视觉相关艺术方面的系列论著也在创作中。
积淀与发展
自独立制片伊始,仲华从未停止过对电影在未来发展可能方向的探索与尝试,仲华觉得电影的任务是一直在寻找一条艺术伦理与时尚哲学以及商业逻辑的最佳平衡暨融合之径,乃至开创电影的新的纪元。时尚作为电影诞生之初的代名词在过度商业化的市场逻辑面前,与电影渐行渐远,已经变成电影难以驾驭和操纵的谵妄之物,因此他的作品中也出现过像国家大剧院设计师安德鲁,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畏研吾等体现他对电影空间建构的跨界探索的类型片。
在2011年仲华开始了时尚电影的创作计划,另辟蹊径的重塑电影的时尚之光,还原和回溯电影的集体仪式与洞穴寓言。与此同时他还创办浮仕德电影教育机构,旨在培养为新一代电影人以及相应平台输送精英人才的学校
创作风格
多年的独立制片之路,让仲华在从作品本质核心到电影前后期实操制作都渗透着超前的美学意识,每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剪辑、音乐音效、色彩等等对细节都秉持以严苛的艺术审美标准,彰显精深造诣的同时,无疑也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影像风格与镜头语言。仲华作品往往有着现代性的哲学框架、无色透明的现场调度、电影语法与镜头句子的迷宫”等特征,作品总能在主流、艺术以及商业呈现中找到最佳切合点。
仲华说:第一部短片《解毒》是一个关于吸毒女离开戒毒所寻找一条回家的路的故事,是一部非虚构电影作品,他在拍片过程中与主人公深入接触,从客观视角切入戒毒的主题,试图从女主人公立场去审视与解读社会形态扭曲的真相以及家庭温情背后虚假的张力,从戒毒所回家路上的主人公对质疑与嘲讽,除了彷徨、无助、恐惧、反抗与放纵,别无选择,这不是记录戒毒的过程,而是表现戒毒者在社会异度空间中的超现实自我拯救。他说这也是一部关于冷漠与仇恨的影片,未来空茫晦暗,过去游魂失所,点燃绝望的火焰,寻找幻觉的激情,其中的时间视点初露锋芒,时间-影像的哲学提炼非常极致。这在探讨戒毒者精神空间与病态社会的道德逻辑与悖论的影片中,堪称才华之作。
个人作品
代表作品
《今年冬天》
《今年冬天》要展现的是青春的了结。青春在现实的旋涡里觉醒,并在觉醒的同时被现实的旋涡吞没,个人的挣扎于是变成了爆炸式的升华和堕落。《今年冬天》记录的是离开本身,不仅意在用“离开”的视角连接时间的过去和未来,更重要的是,试图记录从“钢铁熔炉”到另一种生活的剧烈改变,记录人物在陌生的城市和熟悉的军营之间漂浮的生存状态,记录寻找、对抗、焦虑、挣扎和渴望在离开过程中的总爆发。
影片是真正的记录,是对正在发生的现实的即时记录。没有事先写好的剧本,导演并不确切知道人物的下一步实际行动和其发生的场景,因此不知道下一个镜头将会记录下什么具体画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摄影机要在感受现场的基础上记录拍摄对象的生命状态。
故事情节的发展,依靠导演对四位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挖掘、青春力量的催化来推动,并依靠主要人物之间的互相感染,来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发展脉络。因此,电影拍摄本身也参与并改变了人物的内心和生活,电影在这里成了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对话通道,影片是两者的双重投影。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片不是绝对的“记录”,而是“电影”的记录,它记录的是摄影机在场时发生的历史故事。
在《今年冬天》里,摄影机既是记录者,又是被记录者,因此拍摄时特别强调现场感,强调生活和人性的真实。因此镜头必须流畅,“对话”作为拍摄姿态必须真诚,镜头后面的观察者和镜头里的被拍摄者必须是平等亲切的关系,是一体的,是没有距离的。为了忠实于生命的原态,没有刻意限制长镜头的运用。运动的拍摄被用来暗示人物生存状态的漂浮感,镜头的运动中还强调要有稳定感,才能真正表现和映衬生活是漂浮的、命运是无根的。
《号子茅山》
本片的着重点在于人和历史的关系,普通人的命运。所以镜头方面强调质朴,充分捕捉日常细节。人物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以及环境和人的关系,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观察的同时应该有所思考,镜头的距离感很重要,要找到一种看清事物全貌的位置。
就具体环境来说,拍摄地点是在苏北水乡,一提水乡就会让人联想到好多东西,什么诗意、诗化,中国典型的柔的状态,水墨效果等等。我认为真正诗意的东西应该是影片本身力量的一种化解,所以我们在拍摄上应该有坚实的支点。水和土地的关系,土地上的人和号子的关系。
号子在当地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会唱的人太多了,磨刀的、卖菜的、开工厂的。这就有一种普遍的气氛,那个地方虽然并不富裕,但是人的状态还是对的。总的来说就是一个简单的叠加,是1+1+1……的感觉。
镜头也要有一些连续的东西,连续的运动镜头是生活片段的主关连接。一个没有观点和态度的拍摄是不可取的。以往拍摄经验中的东西,在本片中应该放下,去寻找一种感应。虽然是一次没有剧本的拍摄,但现实生活里什么都可以找到,它永远比影片本身更精彩。
时尚电影
2014制作由好莱坞影星、C罗女友、超模伊莉娜.沙耶克出演的时尚影片《蛊魅的踪迹》,该片是探索和问鼎好莱坞电影色彩达芬奇特效艺术的顶尖高度,迷醉在色彩丛林中的身体理想,这是仲华对时尚色彩与影像的完美融合,是时尚电影创作中的典范之作;另一部根据时装设计大师祁刚2014秋冬系列创作的《古典诠释》,是欧美超模演绎的东方古典设计灵感的闪耀,整部影片呈现出流动身体的复古体验与矢速美感,炫目艳丽的分镜头设计,接踵而至的镜头切换,导演说:这不是展示迷人的身体幻觉,而是用电影来表现时尚反复无常的性格、捉摸不定的气质、它为了变化而变化的非理性的疯狂、它是开启时尚电影美学革新的时代宣言。
电影美学观点
电影是建立在现实之上的超现实与梦幻,如果电影是对导演大脑的一个审美、是对理智的审美,那么电影人是被现代性眷顾的“搬运欲望的人”。
时间是事件最准确的视觉储存,时间在对时间的转身离去中度过了时间,把瞬间化成一种永恒的美,没有一个时刻决定另一个时刻,每一个时刻都是重要的。
在电影美学与电影发展前景方面,仲华说:单纯的划分记录与故事类型是毫无意义的,故事片没有记录片的直接呈现,同样记录片缺少故事片的绝对杜撰,真实与虚构的相互渗透与统一,当然是电影的未来方向之一。
后现代电影是以快乐原则为核心的,现代电影是以现实原则为核心的,因为现实针对的宏大叙事,后现代是微观叙事,局部叙事,强调支离破碎,而现代电影强调整体性。历史性,经典叙事模式,现代电影是构建,后现代电影是消解。
电影强调的是用画面写作,不是文学,首先要学会电影制作技术和思想技术,再加上创作性的转化能力,然后才有可能是电影。电影是有电影语言,一切由故事的体验开始。
题材不是一部影片的重点,关键在于一部作品不仅仅要反应呈现事件,而是要挖掘发现事物关系的反常和问题,继而呈现不可逆转的视觉戏剧与叙事张力,最终聚焦与生成影片的目标-鲜明的人物塑造与故事历险。
镜头就是表达一个复杂性和不可解决性。电影是对导演大脑的一个审美,是对理智的审美,比如美国电影大卫.林奇的电影我们会有解读的困惑,我们试图使用已知的哲思理论来解构这部电影,但是所有的经验都失效了,电影到底是什么?大卫林奇把很多碎片编织在他自己的叙事框架中,《妖夜慌踪》是自给自足的阐释循环,故事的开始就是故事的结束,这点才是他的叙事革命,这是个反叙事的特点,不是要讲述一个常规的故事,而是在表现影像世界语言的可能,为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起点,艺术片是恶的挖掘与勘探,在深渊与炼狱中检验人性边际的疯狂,用非人来表现存在的荒谬,过度真实就是超真实和非真实。
作品评述
l法斯宾德-无所不在的戏剧舞台现代性即为地狱《亚历山大广场》;
l伯格曼-残酷情境《婚姻生活》;
l安东尼奥尼-空无生命的人体模型《放大》《蚀》;
l大卫.林奇-癫疯的欲望机器与后现代历险《妖夜荒踪》;
l费里尼-感觉的逻辑与现代性穿越《甜蜜生活》;
l贝拉塔尔-运动影像的诗意之光《都灵之马》;
l大岛诸-灵魂的游弋与尺度的秩序《爱与希望之街》《感官王国》;
l小津安二郎-日常神性与时间的钟摆《东京物语》《秋刀鱼滋味》;
l大卫芬奇:灵与肉的迷思《搏击俱乐部》;
主要作品
1998《解毒》90min
1999《龙魂》(编导)
1999—2005《王家大院》(摄影、编导)
1999《两个人的派出所》
1999《田山管乐》
2000《刑犯最后的日子》(摄影)
2000《还乡》120min
2002《今年冬天》
2002《最后一场》
2002《马赛与纽伦堡之间》
2003《炎红庙会》
2003《号子茅山》
2004《PULLING OVER》60min;
2004《法国艺术大师丹尼尔.布伦》
2005《严家路北》90min
2005《八月的画像》
2005《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
2006《建筑大师畏研吾》《皮尔卡丹中国行》
2008《中国兴化》(城市宣传片)
2009 改编著名作家毕飞宇短篇小说《相爱的日子》担策划、导演
2010《千岛菜花水上实景演出》总策划,舞美设计总监
2011改编作家刘仁前长篇小说《香河》电影策划、导演
2011在黄河文学、文学报发表文学评论《综合文本与意象之河》
2014《蛊魅的踪迹》
2014《古典诠释》
获奖记录
2002应邀参加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今年冬天》(世界首映)
2002瑞士尼昂视觉真实电影节“新视觉”单元《今年冬天》(特别展映)
2002第十三届法国马赛电影节国际竞赛《今年冬天》(电影节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2应邀参展第二十七届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今年冬天》
2002葡萄牙参加第二届赛罗巴新导演国际电影论坛;《今年冬天》
2002应邀参展爱尔兰都柏林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今年冬天》
2003法国“arte”独家买断电视播映权;《今年冬天》
2003法国艺术院线“MK2”特别推荐影片;《今年冬天》
2003第十四届法国马赛国际电影节;《号子茅山》(最佳影片提名)
2003应邀参展第三十一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今年冬天》
2003应邀参展西班牙巴赛罗那亚洲电影节;《今年冬天》
2003应邀参展希腊雅典二十一世纪青年电影节;《今年冬天》
2003应邀参展第十六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今年冬天》
2007意大利罗马电影节(中国电影回顾展)《今年冬天》《号子茅山》
2008作品收藏美国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影资料馆
人物评价
仲华导演被法国蓬皮杜主席[Marie-PierreDVHAMEL-MULLER]杜阿梅女士誉为“中国的安东尼奥尼”、日本电影旬报主编晖俊创三评论为“模糊故事片与纪录片电影类型分野的杰出的中国青年导演”。多伦多电影节主席SEAN FARNEL评论为“镜头中流淌出天才般的影像气质”。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9 01:46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