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寂
唐代僧人
慧寂,仰山慧寂禅师(815-891),俗姓叶,韶州怀化人。
简介
九岁时,慧寂禅师背着父母投广州和安寺,从不语通禅师出家。十四岁的时候,父母派人把他抓回家,强迫给他娶亲。慧寂禅师坚决不从,并砍断自己的两个手指头,跪在父母面前,发誓欲求正法,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父母见也意志如此坚决,只好同意。于是慧寂禅师又重新回到不语通禅师座下,并得以正式落发。慧寂禅师悟道心切,在还没有受具足戒的时候,即以沙弥的身份,开始游方参学。初礼吉州耽源山应真禅师,已悟玄旨,后又参沩山灵祐禅师,遂升堂奥。承其师灵佑而集大成,于江西宜春仰山道场宣扬宗风,世称“沩仰”宗。
佛教谓智慧和禅定。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读 老子 及 瞿昙氏 书,得其虚静、慧寂之说,不逆於心。” 仰山慧寂禅师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沩仰宗的创始人之一,但因早期禅宗不立文字的传统和沩仰宗在北宋初即断嗣不传的历史事实,一直以来对慧寂禅师的生平及行履缺乏一个较详尽的考辨。
开宗
慧寂,与沩山灵祐同为沩仰宗之祖。又称仰山慧寂、仰山禅师。韶州怀化(广东广州)人,俗姓叶。自幼欲出家,父母不许,后断两指以明志,时年十七,乃依南华寺通禅师剃度,未受具足戒即四出游方,初参谒耽源应真,既悟玄旨;继叩访沩山灵祐,遂登堂奥,得传其心印。 后更往江陵受戒,深探律藏,又参访岩头全,不久又回沩山,执侍灵祐前后十五年,后继嗣沩山之法,迁居江西仰山,学徒聚集,盛冠一方,世称仰山慧寂。一日,有一梵僧来东土,谓(大四九八四上):‘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后遂有‘仰山小释迦’之号。师资相承,别开一派,即沩仰宗。
一日,耽源和尚告诉慧寂禅师:“国师(南阳慧忠)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受,无令断绝。’我今付汝,汝当奉持。”说完便将记有九十七个圆相的本子交给慧寂禅师。
慧寂禅师接过后,看了一遍,便将本子烧掉了。
后来,耽源和尚有一天问慧寂禅师:“前来诸相,甚宜秘惜。”
慧寂禅师道:“当时看了便烧却也。”
耽源和尚道:“吾此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及诸祖师、诸大圣人方可委悉(洞悉、看破),子何得焚之?”
慧寂禅师道:“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
耽源和尚道:“然虽如此,于子即得,后人信之不及。”
慧寂禅师道:“和尚若要重录不难,即重集一本呈上,更无遗失。”
耽源和尚道:“然。”
第二天,耽源和尚上堂,慧寂禅师走出大众,作此○相,接着以双手托给耽源和尚上看,然后退步叉手而立。耽源和尚以两手相交,作拳示之。慧寂禅师便进前三步,作女人拜。耽源和尚见此,遂点头称可,慧寂禅师于是礼拜而退。
一日,慧寂禅师正在洗衲衣,耽源和尚走上跟前,问道:“正恁么时作么生?”
慧寂禅师道:“正恁么时向甚么处见?”
耽源和尚知道慧寂禅师已经悟旨,不再勘验,便走开了。
慧寂禅师悟道后不久即离开耽源,往参沩山灵祐和尚。
沩山和尚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
慧寂禅师道:“有主。”
沩山和尚又问:“主在甚么处?”
慧寂禅师于便从西边过到东边站立。沩山和尚一见,便知道他不同凡响。
慧寂禅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
沩山和尚道:“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慧寂禅师一听,言下彻悟,从此以后,他便留在沩山和尚座下,执侍前后,盘桓十五年之久。后住仰山开法化众,道誉天下。其接机利物,被后人视为宗门标准。
圆寂
师平时常以手势启悟学人,称为仰山门风。后迁江西观音院,后梁贞明二年复迁韶州东平山,同年示寂,世寿七十七。一说唐中和三年(883),或大顺二年(891)示寂。谥号‘智通禅师’。塔号妙光。
塔院
2004年11月18日,袁州仰山慧寂禅师塔院落成典礼隆重举行。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塔院落成典礼
省政协副主席刘运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省政协副主席一诚等出席了典礼。 仰山寺是佛教禅宗五宗之一“沩仰宗”的祖庭,始建于唐朝会昌年间,其遗址位于袁州区洪江乡东南村殿上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仰山慧寂禅师塔院修复工程于今年8月开工,投资近200万元。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20:24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