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仪,汉语一级字,读作仪(yí),部首为亻,注音为ㄧˊ,其本意为容止仪表。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鱼羁切《韵会》疑羁切,𠀤音宜。两仪,天地也。
又三仪,天地人也。
又容也。《诗·曹风》其仪不忒。
又威仪。《诗·邶风》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又《周礼·地官·保氏》敎国子以六仪,一祭祀,二賔客,三朝廷,四丧纪,五军旅,六车马之容。
又《春官·典命》掌诸侯之五仪。《注》公、侯、伯、子、男也。
又《秋官·司仪》掌九仪之賔客𢷤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
又唐礼部之长曰大仪。
又《释名》宜也。得事宜也。
由仪笙诗。《序》由仪,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
又象也,法也。《诗·大雅》仪𠛬文王。
又《尔雅·释诂》匹也。《疏》诗鄘风,实维我仪。
又《周语》丹朱冯身以仪之。《通雅》偶也。谓牉合也。
又度也。《诗·大雅》我仪图之。
又《扬子·方言》来也。淮颖之闲曰仪。
又仪栗,周邑名。见《左传·定七年》。
又姓。秦大夫仪楚,汉仪长孺。
通作拟。《前汉·外戚传》皆心仪霍将军女。《注》心仪卽心拟。
又《韵补》叶牛何切,音俄。《扬子·太玄经》阳气氾施,不偏不颇。物无争讼,各遵其仪。 本作𠌾。
方言汇集
粤语:ji4
赣方言:ngii2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1 09:35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