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试法
汉语成语
以身试法(拼音:yǐ shēn shì fǎ)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王尊传》。
成语出处
故行贪鄙,能变更者与为治。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东汉·班固汉书·王尊传》)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以身试法”。
成语故事
西汉时,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王尊从小失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养长大。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都要给别人放羊,以此贴补家用。王尊平时最爱读书,放牧时总要带些书阅读。他自学史籍,从书中学到许多刑律知识,渐渐地,他对书上提到的那些秉公执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已将来也成为这样的人物。
一天, 王尊央求伯父为他在郡里的监狱里谋一份差使,这时王尊才十三岁。 伯父听后惊讶地说:“你还是个孩子啊, 又不懂刑律,怎么能到监狱去做事呢。”王尊说:“孩儿已从书中学到很多,以后再跟狱长多学学,不就行了吗。”伯父经不住王尊一再央求,便备了礼托人找监狱长说情,监狱长便把王尊当听差留在身旁使唤。这份不起眼的差使,王尊一干就是几年。在这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朝廷颁布的各类刑律,对大汉的律法了如指掌。
有一次,王尊随监狱长去太守府办事,太守每有问题,王尊都对答如流,没有丝毫的差错。太守见他才思不凡,便把他留在府中做文书方面的事。又过了几年,王尊辞去了太守府的职务,潜心研读儒家经典。
多年后,王尊复仕。由于他执法严正,被逐步提升,当上了县令,后来又升为安定郡太守。当时,安定郡官场非常混乱,一些官员利用权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王尊一到那里,立即整顿吏治,晓示属县所有官吏忠于职守,以身作则,并告诫下属法律无情,不要用自己的身体去尝试法律。
郡里有个属官心狠手辣,他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民愤极大,告示贴出后仍不见改悔,于是王尊把他捉拿归案,抄出赃银百万。这贪官人狱后,没几天就一病身亡。接着,王尊又惩办了一批罪行严重而又不思侮改的豪强。这样一来,安定郡开始太平起来。
王尊嫉恶如仇,执法如山,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成语寓意
出身贫寒的王尊人穷志不短,最终自学成才,官拜太守。做了大官的王尊仍然保持着自己廉洁奉公的本性,忠于职守,嫉恶如仇,执法如山,使以身试法的贪官污吏无处躲藏,留下了千古美名。从故事中可以看出,以身试法的人都没有好的下场,告诫了人们千万不要去触碰法律的基本底线。
成语运用
“以身试法”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不顾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六〇回》:“哼哼,他倒敢以身试法吗?”
清·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参考资料
以身试法.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5 08:42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