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
汉语成语
以意逆志(拼音:yǐ yì nì zh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
成语出处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
成语故事
一天,咸丘蒙去找他的老师孟子,他看见孟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便在屋外站着。孟子抬头看见他站在屋外,便示意他进屋。咸丘蒙恭敬地向孟子请教:“俗话说:‘道德高尚之士,君主不能把他当作臣下,父亲不能把他当作儿子。’舜做了天子,尧率领诸侯朝见他,他父亲瞽瞍也朝见他。舜见了瞽瞍,神色很不安。孔子说:‘在这个时候,天下真的很危险。’不知这句话是真的吗?”
孟子说:“不,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是齐国东边乡下人说的话。尧老了,舜代行天子职权。《尧典》上说:‘舜代行天子职权二十八年,尧才去世,群臣如同死了父母一般,服丧三年,民间也停止一切乐器演奏。’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人间没有两个帝王。’如果舜真在尧死以前做了天子,却又在尧死后率领天下诸侯为尧服丧三年,天下就同时有两个天子了。”
咸丘蒙说:“舜没有把尧当作臣,我已明白您的解释了。《诗经》上说:‘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舜已经做了天子了,瞽瞍却不是他的臣民,请问这又怎么解释?”孟子说:“《北山》这首诗,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而是作诗的人因公事劳碌不能奉养父母。他说:‘这些没有一件不是公事,却只有我最劳碌。’因此,解说诗的人不能因为字面的意思曲解了作者的本意,要用自己的体会去揣度作者的原意,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意。如果只拘泥于词句的解释,那么《云汉》这首诗说:‘周朝剩下的百姓,没有一个留存。’相信了这句话,这就成了周朝没有一个人留存了。如果采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就会知道作者的这种夸张的说法,是用以表达自己对罕见大旱的忧惧。”
孟子又说:“孝子最大的孝,莫过于使父母尊贵;使父母尊贵的最高标准,莫过于用天下奉养父母。做了天子的父亲,这是最尊贵的地位了;用天下奉养父亲,这是最高的奉养了。《诗经》,上说,永远行孝道,孝道就是法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尚书》上说,舜恭恭敬敬地去见瞽瞍,谨慎而又畏惧,瞽瞍也真正顺理而行了。这难道是‘父亲不能以他为子吗?”咸丘蒙毕恭毕敬地向孟子施礼说:“您对诗的理解及对问题的认识是多么深刻啊,我接受您的教诲了。”
成语寓意
孟子的以意逆志包含了对艺术欣赏的深刻理解:仅从表面的文字和词句理解作品,就会曲解作者的本意。他强调要全面分析诗的整个篇章和正确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它告诫人们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成语运用
“以意逆志”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别人的意图,含贬义。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今竟一概抹杀,而谓我能‘以意逆志’,是为刺也,是为叹世,是何异读《诗》者尽去《小序》,独创新说,而自谓能得古人之心。恐古人可起,未必任受也。”
现代·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以意逆志,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
现代·郭绍虞《历代文论选》:“意逆在我,志在古人。”
参考资料
以意逆志.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5:26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