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冲突
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对立
代际冲突(generation conflict)是指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对立。随着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社会的巨变而产生。因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及行为方式等不同而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年轻人有了许多新观念、新技术、新思维,渴望新东西,希望超过老一代,对传统产生怀疑;而年长一代在文化不断更新,时髦现象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许多观念、经验已不适应时代的潮流,却又舍不得放弃。于是,两代人便发生矛盾与冲突。不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文化具有继承性,青年人要虚心向老年人学习,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老年人要赶上时代,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
解释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只不过会因时代变化大小而表现得或强或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后又对父母变为理解期,40岁之前则是对父母深爱期,直到50岁才会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因此,所谓代际冲突,主要指10-20岁的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其中,中学生是最具典型意义的群体。
意义
从根本上说,代际冲突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它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代际之间冲突极小,说明社会变化缓慢,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便是最好的证明。当然,在如今大变革的时代,代际冲突之激烈虽不可避免,但适当微调一下还是完全必要的,从而扬其长避其短,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她的《代沟》一书中,曾对代际冲突做过许多经典性的论述。她指出:“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之中,年轻人和年老人――青少年和所有比他们年长的人――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因此,人们可以问:‘代沟在变窄吗?代沟在弥合吗?’但是一条深深的、人工的沟壑是人类亲手所挖,它发明了一种技术把四十年代中期以前成长起来的人与此后成长起来的人分开了;这样的沟是不会弥合、不会变窄的。”在这里,米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划分出两代人。她认为到60年代中期,即战后长大的一代人(相当于前面所说的第三代人)20岁左右的时候,“从1964年美国各大学第一次发生暴乱到1968年5月巴黎的暴乱以及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才出现了真正的独特的代沟。”--房明民
有趣的是,米德研究的是第三代人与第二代人的冲突,而我们探讨的是第四代人与第三代人的冲突。虽然,这种冲突的世界联系不那么明显,但在中国却是显著的、代际分明的。第三代人的冲突以第三代人为轴心,他们曾借着毛泽东的威望与支持,让第二代人无可奈何;今天,他们依然想掌握第四代人的命运,却如自己的父辈一样力不从心。这种一代胜过一代的趋势,也是历史的必然。
代际冲突是痛苦的。这是成长的痛苦,是爱与恨交织的痛苦。从根本上说,代际冲突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它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代际之间冲突极小,说明社会变化缓慢,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便是最好的证明。当然,在如今大变革的时代,代际冲突之激烈虽不可避免,但适当微调一下还是完全必要的,从而扬其长避其短,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一个时代的进步,都是几代人共同贡献的结果。代与代之间是生命的链条,缺一不可。每一代人的经验都是宝贵的,同样,每一代人都有深刻的缺陷。因此,代际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上一代人想让下一代人与自己一样,或让下一代人套入自己心中的模式,到头来难免失望。正如米德指出的:“通常,当父母为子女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和新的职业目标后,随着接受教育,子女首先会导致与父母的作风的决裂。不过,其结果是受不同情况的制约的。当这样的青年人数量很大时,他们就会互为榜样,拒绝新环境中的成年人的行为模式,把老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当作对立面来加以哄骗,不听从他们的教诲。当新手、学生或新兵人数不多时,他们就会以大多数人的行为为榜样。有时,形单影只的青少年会紧紧依附一位在走向成年的道路上能提供几分支持和指导的老师。”关于后一句话,我们可以从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中得到启示。
根据与父母相处的经验来看,父母的专制与害怕下一代和自己有相同的错误导致的命运有关系。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会相应有所保留,而子女不理解导致不适应,感觉不适应家庭压力的变化比不适应外界的压力变化更难。家是避风港,所以家庭的突变会导致子女对父母不理解。尤其是叛逆时期,对爱的初萌的时候,父母的压制,更加速代际冲突。
对于代际冲突,无论是亲生子女还是抚养子女,都会产生。每一代人的思考模式不一样,经历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即使有类似经历,也不一定就没有变化。其实,子女考虑不到父母的年龄因素导致的智力变化和机体退化,这些都是需要理解和尊重的,因为子女的路很漫长,也会经历这一步,如果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果,子女会更加心理压抑,难受,这是代际冲突的不良后果。代际冲突不能避免,却可以通过交流来改善情感生活环境。例如:父母希望子女过的比自己好,不会走弯路,更容易成功等等种种期望会迫切希望子女回家很安全,很开心,不会满嘴都是脏话和坏话。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如果这些都不能满足父母,那么孝顺就成为一纸空谈。其实,子女和父母交谈注意方式方法,可以改变父母给予的方式方法。双方会更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其实,有的时候老师的教育也是成功过后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父母的良苦用心也一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24 12:30
目录
概述
解释
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