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洪新农村试验区
湖北省仙洪区规划区域
湖北省仙洪新农村位于江汉平原,试验区范围原来包括地处洪湖周边的仙桃市、洪湖市、监利县所属14个乡镇、407个村,试验区内共有19.78万户、 75.45万人、版图面积1467平方公里。2009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为加大试验区改革试验力度,扩大试验范围,将周边的9个乡镇(其中仙桃市2 个,洪湖市2个,监利县5个)、322个村,新增纳入仙洪试验区建设。其意义在于探索平原湖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
简介
仙洪地区是革命老区,洪湖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是湖北省的粮食主产区,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过去贡献很大,现在相对困难一些;是水网湖区和全省著名的“水袋子”,地势较低,易涝易旱,水利基础设施欠帐太多;是著名的“虫窝子”、血吸虫病重疫区;人口密集度高,人均资源相对较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粮食、水产品基本处于初级加工阶段;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难度较大。总之,这一区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相对困难、正在爬坡的地位,是江汉平原农村乃至全省农村的一个缩影,在湖北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极具代表性。
据统计,2008年,试验区内仙桃洪湖监利三县市生产总值分别为233亿元、89亿元、1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为10亿元、2.83亿元、2.76亿元。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是最好时期。试验区荆州片农民人均纯收入4966元,比上年增18.8%,仙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5575元,比上年增加675元。
2008年,试验区洪湖片10个乡镇实现生产总值41.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6%和20.3%,高于洪湖市平均水平;
仙桃片两个乡镇(园区)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7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1%和13.8%,高于仙桃市平均水平;
监利片两个乡镇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80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亿元和790元,高于监利县平均水平。
纵深推进
五个方面纵深推进
仙洪试验区正从五个方面纵深推进。
一、9个乡镇“扩招”:试验范围纵深推进。
2009年5月6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扩大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范围的通知》(鄂办文[2009]40号)。通知指出,为了加大试验区改革试验力度,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将仙桃市杨林尾镇、郭河镇,洪湖市府场镇、螺山镇,监利县白螺镇、柘木乡、桥市镇、棋盘乡、汴河镇等9个乡镇纳入仙洪试验区范围,按照试验区领导小组的部署,统一规划,全面推进。仙洪试验区从原来的14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工业园区)、407个村(场、街道、居委会)、23万户、75万人口、66万亩耕地、33万亩养殖水面,增加至现在的23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工业园区)、710个村(场、街道、居委会)、31万户、123万人, 154万亩耕地,70万亩养殖水面。
新纳入的9个乡镇作了一下“粗略分析”:仙桃两镇,一鸡一鳖有特色,郭河的鸡,争创湖北第一镇,杨林尾的鳖,争创全国第一镇,加上张沟镇的声名远扬的鳝,再加上正在发展的仙桃食品产业加工园,这样就形成了“三柱支撑、一园崛起”的发展大格局。洪湖两镇,螺山镇定位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经济强镇和水乡园林新镇;府场镇定位发展现代工业,打造全国石化装备制造基地和全省产业集聚重点镇。这样洪湖12个乡镇组成的试验区,以水产品加工园区为牵引,以市区工业和府场曹市工业为工业一轮,以沿洪湖诸乡镇为农业一轮,形成“一园牵引,两轮齐动”发展大格局。其产业功能更完备,带动作用更明显,主体效果更突出。监利这次获得“重点倾斜”,一下子增加了5个乡镇,均在沿洪湖和沿长江一带,水乡特色浓,水产特色重。监利片7个乡镇组成的试验区正在形成“一区带两区、三区齐发展”的发展大格局:即以粮食水产品加工园区,带动粮食产区和水产区发展,两区发展反过来促进加工园区发展。整个仙洪试验区,试验范围扩大了,试验课题增加了,试验层次丰富了,试验内涵深刻了;与此同时,试验难度增加了,试验成本提高了,试验挑战加大了,试验风险增多了。总起来看,试验范围的纵深推进,机遇与挑战同在,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正是纵深推进的必然选择。
二、八个更加突出:试验重点纵深推进。
试验区建设的重点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试验区抓住两大重点向纵深推进。具体有八个更加突出:
更加突出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试验区“水”的优势,做大“水”的文章,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水产、水生蔬菜,把优质水稻板块、优质水产板块基地规模做大、生产能力做强,实现粮食稳定增长和种粮农民稳定增收。
更加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制定试验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年发展纲要,积极支持试验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以此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更加突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根据三市县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在仙桃市建设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加工园区,在洪湖市建设以淡水鱼加工为主的加工园区,在监利县建设以粮食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园区,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率先实现“四个一批”的目标。
更加突出发展乡村旅游。“只因一曲洪湖水,惹得旅游浪打浪”。而今,仙洪试验区给老苏区添了许多新景观。乘势而上,发展旅游,正当其时。省委省政府要求,充分利用洪湖周边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整合资金,盘活资源,完善设施,打造品牌,推进试验区旅游业加快发展。
更加突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物流、商贸、邮政、储运等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农村超市、连锁配送、物资储运、便民综合服务中心等商业网点和现代物流业态。
更加突出生态保护。特别重视农村生态保护、节能环保、面源污染控制等工作,彻底改变一些地方污水滥流、垃圾乱倒的脏、乱、差现状,努力实现试验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更加突出中心集镇建设。加快重点集镇建设。在试验区按照小城市规模推进若干个中心集镇建设,使其成为“县域的副中心”。在条件成熟、农民自愿、有利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规划引导,加强试点,逐步开展农村新居民点建设,相对集中建设农民新区。
更加突出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村庄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在仙洪试验区安排30个比较偏远、相对困难的村,作为省直机关第二批联系点,给予重点扶持。
三、五个继续加快:试验基础建设纵深推进。
按照“实施纲要”,抓好既定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同时要积极争取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促进试验区面貌得到进一步大改观。
一是继续加快国土整治步伐。国土整治和“迁村腾地”项目正在抢抓工期,保证质量,加快推进。新的项目正在计划安排。
二是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一级公路改造、实施扩增乡镇的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和通村公路连通,提升整个试验区交通网络及农村运输水平。
三是继续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抢抓今年国家安排400个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机遇,作好规划,争取支持。今年力争在试验区完成200公里水利干渠、支渠整治工程任务。
四是继续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试验区户用沼气池和联户沼气项目建设,在仙桃、洪湖、监利三市县各兴建一个秸秆气化项目。
五是继续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步伐。突出解决农民生产用电设施建设问题,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四、七个新突破:试验体制创新纵深推进。
继续按照《仙洪试验区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案》,主要在七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是在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上有新突破。重点建设三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一批优势产业基地,扶持壮大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机制,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二是在建立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上有新突破。以试验区内各优势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为平台,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中来。
三是在盘活农村土地的有效途径上有新突破。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形式、不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
四是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上有新突破。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等有效办法,探索建立农村道路、水利、安全饮水、林网等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的长效机制。
五是在公益性服务机制的建立上有新突破。继续坚持和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民欢迎的、各种行之有效的经营性服务新模式、新方式。大力加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各乡镇建设一个集村务、商务、服务等于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切实解决农民办事难的问题。
六是在建立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上有新突破。充分发挥乡村群众性组织的自治作用,组织社区群众开展自我服务。引入市场机制,开展社区公益性服务。建立镇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积极推进乡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
七是在健全乡村治理和民主管理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建立乡村干部培养选任和激励保障机制,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为基础、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管理体制机制,腐败风险防控体系以及农村文化建设、文明新村建设新机制,创新和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
五、两个更加:领导机制的纵深推进
试验区向纵深发展,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要与之俱进,并且走在前面。省委领导已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和示范。
一是领导更加重视。在试验区领导体制的基础上,省委常委会分工清泉同志联系洪湖市、明波同志联系仙桃市、永文同志联系监利县,要求一个季度进行一次现场办公,对试验区工作进行检查督办。要求荆州市和试验区三市县党委、政府加强对试验区的具体指导,试验区各级党委政府、省直各有关部门继续把试验区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二是推进机制更加完善。完善省直单位联系试验区各乡镇的工作制度。积极组织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对口帮扶试验区建设,探索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省委安排今年下半年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仙洪试验区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省直有关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每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完善重点项目检查督办机制。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的检查督办力度,建立和完善规划备案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和检查督办制度,采取月督办、季检查的方式,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十条真经
仙洪试验区创造和积累了很多经验,清泉同志和鸿忠同志对此有非常精辟而全面的总结。学习领会领导讲话精神,针对全省近期落实情况,我把仙洪经验整理成“推而广之的十条真经”。
一是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用李鸿忠省长的话说是“四个打破”。打破条块分割的思维定势,大力实施区域统筹、整体推进战略。打破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行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推进的工作方法。打破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大力发展集约集成的现代农业。打破平均用力的投资方式,大胆实行整合资金办大事的建设模式。
二是攻坚克难、求真务实。 我们都说仙洪试验区是一个跨区域、较大规模、综合性的试验区,这在全国是首创,我们还要看到,选择相对困难地区办试验区,包括跨区域、较大规模、综合性地办试验区,这是省委省政府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体现,反映了省委省政府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胆略和气魄,这种真心实意谋发展的政治品格和作风,应该是仙洪试验区建设中,与解放思想同等重要和珍贵的内涵,是值得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宝贵经验。
三是突出重点、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什么?是发展现代农业,是改善民生。仙洪试验区牢牢把握这两个重点,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也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新村庄建设,不仅仅是“六改六通”的基础建设,而是“五句话”的全面建设,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仙洪试验区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环境整治、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六项主体任务,全方位推进。这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
四是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仙洪试验区建设中的以人为本,体现在尊重百姓,依靠百姓,服务百姓,造福百姓。特别重视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特别重视社会事业建设,特别重视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重视人居环境的保护。这是试验区深得群众拥护、广得群众参与的一条成功经验。
五是规划先行、有序推进。规划是龙头,龙无头不行。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容易犯“草鞋无样,边打边象”,甚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错误。仙洪试验区真正做到了规划指导行动,并且规划制定得非常认真,甚至张沟镇、万全镇两个乡镇规划竟是省委书记亲自主持制定的。全省新农村建设,无论是点上还是面上,都必须遵循“规划先行”这一条原则,做到有规划才行,无规划不行,宁可不行,也不能乱行。
六是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大家都在这么说,但有的地方办试点,把农民“凉在一边”,成了“政府全包”工程。这样不可取,也不可推广。仙洪试验区在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参与上下了很多功夫,也产生了很好的效应。农民是不是主体,与农民素质和财力有关;社会参与程度的高低,与社会主体的利益和境界有关。但,二者更与党委政府工作有关,一要宣传发动,二要政策激励,三要典型示范,四要民主程序,五要制度保障。等等一些,都是仙洪试验区的创造,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七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通过规划引导、部门协调、统筹安排,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办法,优化配置各部门、各渠道建设资金,形成整合集聚效应。这种“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新作法要比“天女散花、撒葫椒粉”的老办法要好,在政府财力有限、投资渠道分散的情势下,这也是值得推广的一条经验。
八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仙洪试验区把体制机制的创新当作灵魂工程来抓,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抓出了很多成果。这些“现成的果子”我们可以直接摘下来吃,更重要的是学会在体制机制创新园地里“植树造林”,所谓“受人鱼,不如亲自捉鱼”。首先要有大胆改革创新的意识,然后要有明确的课题实践,仙洪试验区把体制机制创新分成六大课题若干分题,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乡镇去落实,这也是经验。各地情况不同,虽然体制机制的障碍大体相同,但肯定因地因事因情况的差异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的创新也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九是书记挂帅、上下联动。重中之重的地位需要一把手亲自挂帅才可以体现,也需要上下左右齐心协力才可以产生综合的整体的效应。同时,一把手亲自挂帅,才容易形成上下联动的局面。一把手亲自挂帅,也分真挂帅还是假挂帅或者半真半假在挂帅。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担任仙洪试验区领导小组组长,一年主持召开十个会议,会前会后还不定期地深入试验区乡镇检查督办,这样的重视程度、工作力度、督办密度,是罕见的。省委书记能做到,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没有理由做不到。同理,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试验区基层单位和各级干部的全力配合,也是全省各地应该学习和效仿的。
十是纵深推进、一抓到底。我认为这也是一条“真经”。看准了的事,老百姓拥护的事,有成效的事,就是要一抓到底,所谓不获全胜不收兵。仙洪试验区的纵深推进表明了省委省政府一抓到底的决心,全省各地办试点、抓改革、搞建设,同样要有这个决心和恒心、意志和毅力。
基本经验
仙洪试验区采取统筹区域、整体推进、优化资源、创新机制的办法,注重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产业发展为龙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保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抓,一个月一次会议,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个主管部门负责一个专项规划的实施,确保了试验区各项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地推进。一年试验,有很多可贵的经验,可供全省学习,可供全国参考。
坚持试点先行,区域统筹。试点示范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省委选择在仙洪这样一个“水袋子”、“虫窝子”、跨区域、欠发达的粮食主产区办试点,这样的试点符合普遍性原理,既有典型性,又具代表性,能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起到指导示范作用,实在实用、好看好学。办试点也要创新,仙洪试验区的第一创新就是区域统筹、整体推进办试点。仙洪试验区是一项综合性的试验,又是一个跨区域的试验。试验区在推进过程中,突破了过去那种划地为牢、各自为战的格局,打破了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割,把产业发展、资源优势、项目建设有机整合起来,实行自然资源、工作机制、组织领导等多方面的整合,这种创新,是加快推进湖北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湖北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也是湖北重大发展战略创新的完善。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建设。规划引导,全面建设,这是试验区建设的一大创举。仙洪试验区建设从规划入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制定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实施规划和工作方案,形成了从总体规划实施纲要、到三市县片区发展和镇村布局与发展规划,从省直相关部门的专项规划和支持方案等完整系统的规划体系。这些规划体系都较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企盼,对试验区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全方位的布局安排,保障了各项建设的科学实施和有序推进。
坚持整体联动,高位推进。仙洪试验区注重以完善工作机制为抓手,加强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内外衔接、协调推进。首先是整体部署,统筹发展。其次是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第三是部门联动,促进发展。有效地整合了工作资源,形成了巨大的推进合力。尤其是省委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拿在手上抓,各级党政一把手上阵,形成高位推进的强大力量。
坚持重点突出,全面推进。建设新农村,不单是建设新村庄,五句话二十个字,涵盖方方面面,需要我们重点突出,全面建设。试验区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环境整治与村镇建设为主要抓手,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试验区坚持各项建设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各项成果造福于农民群众,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努力破解长期积累的农村民生难题,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格局。不断加强民生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既改变了试验区的整体面貌,又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赢得了民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和支持。
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社会参与,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光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试验区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不是靠政府投入“垒”起来的,也不是靠吃政策“小灶”培植起来的,而是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靠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齐心协力干出来的。
坚持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在试验区建设中,各级各部门坚持以项目为平台,加强各渠道涉农专项资金的整合使用,“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整合聚集效应,有效地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探索。改革创新是试验的本质属性。试验区大力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大胆改革,闯出新路。一些地方把改革创新实践上升到制度层面,逐步建立推进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湖北省委常委张昌尔同志在仙洪第九次会上指出,仙洪试验区前段取得的成绩,根本的是靠体制机制创新,今后的发展仍然是靠体制机制创新,要把体制机制创新贯穿于试验的全过程。要在建立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上创新,要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上创新,要在建立农村新型服务机制上创新,要在加快建立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上创新。这是试验区今后创新的主要方向和重点课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29 23:0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