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桥俗称“仙桥飞渡”,在广东省蕉岭县
文福镇暗石村仙人寨,这一座古色古香天然岩石构成的桥,人称“仙人桥”,因桥下有深60米,高10米的天然喀斯特溶洞,千奇百怪,加上“仙人造桥”的神奇传说,邑人定为“仙桥飞渡”,为
蕉岭八景之一。
蕉岭县文福镇
暗石村发现一处大型喀斯特溶洞,洞内不仅有千姿百态的奇异景观,还有明洞、暗洞、地下河“三合一”独特结构,极具科考和观赏价值。据自然地理专家初步论证,这是梅州市迄今发现的首个喀斯特旱洞,填补了梅州市喀斯特构景地貌的空白。
来到暗石村,沿着慈渡寺旁的石阶而下,抬头仰望,只见两山之间横架着一块大石,长约20米,状若一座弧形的桥,这就是有名的“仙人桥”。桥旁岩洞长约60米,高十几米。来到岩洞口,抬头可见“仙人洞”三个字。从洞口往左侧行走,有一狭长暗洞,里面一片漆黑。打开手电筒探看,发现洞顶不断滴水,滴在地上或岩壁上的水结成白色石笋;岩壁上岩脉晶体闪闪发亮,犹如钻石闪烁。再往前走,发现洞口已被水泥封住。据当地村民介绍,此路可通往福建,因担心小孩来此玩耍走丢,村民便用水泥封住去路。从大洞口往右侧进入,只见千百条石钟乳或悬或立,长的如玉柱,短的若石笋,结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岩壁长期风化,有些还附着地衣和苔藓等植物,表面五颜六色,颇为好看。站在此处,记者才发现这里为该溶洞第二层,而下方的溶洞第一层更别有洞天。
沿着迂回曲折的溪涧进入忽明忽暗、深幽莫测的岩洞第一层,只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环绕溶洞主体一圈,溶洞底座有一处如刀削般平整,上前见大小不一的凹穴。据介绍,这可能是长期受河水冲刷溶蚀所致。崖壁上方的石幔千姿百态,与周围茂盛葱翠的植物、淙淙作响的流水相得益彰。
仙人桥在村口两山之间横架一块大石,宽约3米,高约12米,长22米,状若一座弧形长虹,桥下有小溪涓涓幽泉激石流出,溪旁翠竹垂柳,怪石错落,清晨白雾萦绕,似若仙境。相传千百年前,有道士不知从何处来,结庐其间,朝夕修真炼丹,也不知经过多少寒暑,只见他朝朝暮暮,无间风雨,或静坐沉思,或虔诚诵经,钟罄不辍,丹炉火旺。有一天晚上,正是月白风清的十五月圆之夜,那位从不与人往来,谁也不知道他姓名的道士,就在子夜圆月当空的时候,步上仙人桥,冉冉腾空,飞渡升天而去。此后,这块突起的岩石,便被人们称为“仙桥飞渡”。
桥旁有一天然岩洞,深约60米,高约10多米高低不等。此岩在地理学上来说,是属喀斯特地形之一部,因岩石经过长年累月风化,雨水侵蚀,致使石灰石受到碳酸水的溶解,久而久之遂成此岩洞。岩洞内怪石奇观,无数是石长短不一,悬挂在岩壁上,上垂下矗,互引撑住,长长的如玉柱,短短的若瑶簪。有的如竹笋倒悬,有的又像香菌挂壁。有石鼓高悬,形状似鼓,用木击之如鼓声咚咚作响。有石钟挂壁,泉水顺流而下,似有叮当謦鸣。如此天然妙境,令人叹为观止。洞内岩壁处散居着无数石燕,穿梭飞翔,又为洞中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