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
武隆区东北武陵山脉处仙女山镇,因山上有一石峰酷似翩跹起舞的仙女而得名。规划面积65.9平方千米,森林面积200平方千米,草场面积约66.6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1800米,主峰槽湾海拔2033米,为武隆区最高峰。公园拥有
草场、森林、
湿地、
湖泊等旅游资源,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之一。
历史沿革
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与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1992年,中共武隆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了开发仙女山风景旅游资源的决定。
1993年,经四川省林业厅批准设立为省级森林公园。
1994年1月,由四川省林业厅批准仙女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
1998年,提出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开发建设方案,完成了仙女山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开展了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打造等一系列工作,公园功能不断完善,形象日新月异。
1999年,仙女山森林公园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截至2013年,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先后投入资金达13亿元,新建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
2014年5月,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挖掘仙女山景区佛教文化资源,提升人文景观建设力度,对仙女山大悲寺建设项目进行对外招商引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武隆县乌江北岸,东经107°42′00〞—107°49′02〞,北纬29°26′04〞—29°34′02〞,属武陵山系。
地形地貌
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武陵山系,位于
四川盆地东南部和南部边缘山地,在中国地貌区划中属鄂、黔等中山与低山的一部分,故仙女山在地貌分区上划为中山和低山山区。山体由近于水平的石灰岩组成,构造裂隙发育,加之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岩溶水的垂直循环与水平循环交替作用,是重庆岩溶地貌发育良好的地区。在岩溶山原面上,均分布着密集的残丘、峰林,高达数十米至数百米,其间有洼地、落水洞等次一级岩溶地貌发育。岩溶槽谷和盆地多沿岩层走向展布,上万亩狭长盆地镶嵌其间,形成渝东南最大的中山草地。
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平均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1610米,最高海拔1927米,相对高度为50-200米,平均坡度为20度,境内为岩层断裂构成的高台地,台地上分布着大小不等的草地,周边坡陡、多悬崖峭壁。
气候
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在森林植被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土壤
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主要是由志留纪和二迭纪、三迭纪石灰岩发育而成,以山地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为主,土壤母质多为石灰岩,钙质程度较高,土壤厚度一般为10—30厘米,土层较薄,肥力条件较差。
自然资源
植物
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覆盖率达65%;一年四季,大自然赋予仙女山春观花,夏乘凉,秋赏林,冬滑雪的独特优势,林海、奇峰、牧场、雪原被游客称为仙女山“四绝”。高等植物119科609种,有野生动物5类25目58科18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Ⅰ级2种、Ⅱ级8种、Ⅲ级7种,如珙桐、
水杉、银杉、
红豆杉、
高山杜鹃等
动物
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Ⅰ级2种,国家Ⅱ级17种,如虎、云豹、金钱豹、金猫、大灵猫、小熊猫、黔金丝猴、蜂猴、猕猴、毛冠鹿、
羚羊、
长尾雉、银雉、
白腹锦鸡、
红腹锦鸡、
黑叶猴、大鲵等。
景区方位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交通便捷,距重庆主城160公里,距武隆县城区28公里,重庆至武隆为全高速,武隆县城至仙女山为二级公路;渝怀(重庆至怀化)铁路横贯武隆全境。从重庆到武隆乘坐火车、客车均只需两小时,武隆县城至仙女山约需40分钟。
主要景点
黔蜀门屏
黔蜀门屏海拔1800余米,系川、黔两省界碑,当地群众称之为“大碑”。历史上此地属川、黔边区通道,常发生边界纠纷,事端频繁。清光绪二十七年,贵州遵义府正安州事蜀东人郎承谟以睦邻为重,树碑立界,遂平争端。石屏高2米,宽0.8米,厚0.2米。现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室内滑雪场
仙女山室内滑雪场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该室内滑雪场常年温度将保持在0-2℃,积雪厚度30-50厘米,设有2条长达243米的室内滑道,有滑雪橇、滑雪圈两种滑雪器具供游客选择。
旅游纪念林
旅游纪念林为人工林带,树木以雪松为主。2009年,“全国百强旅行社”在仙女山举办”现代旅游与社会发展”论坛,全体参会者共同植造旅游纪念林。林中每一棵树上都挂着标注树木种类、植树时间植树者姓名等文字的吊牌。
大草原
大草原海拔1950米,被誉为“落在凡间的伊甸园”。由侯家坝、三岔坝、小耕坝、烂草坝等16块大小不等的草场组成,最大的面积666.67公顷,最小的200公顷,草场总面积6666.67公顷。蓝天白云下的草原绿草如茵,草原上有羊群、骏马,有老牛和小牛犊静静地啃食青草。大草原上生长着特有的高寒苔藓植物,称为“牛毛毡草墩”,传说是仙女曾经坐过的草垫子,故又名“仙女草垫”。牛毛毡草墩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生命力较强。
通天塔
通天塔是仙女山公园的最高峰,海拔2033米。通天塔原来是仙女山林场监测森林火灾的一个瞭望台,破旧的木楼已经被青砖水泥所替代,不仅继续发挥着监测森林火灾的作用,还可以满足游客登高远眺的愿望。
仙女石
仙女石的景色有别于仙女山,此处是悬崖峭壁,沟壑纵横,矗立在悬崖上的几尊石柱,就是仙女石。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七仙女因贪恋人间景色,偷偷的来到仙女山,并与凡人日久生情,私定终身,不久便被王母知道,一怒之下将他们重罚变成巨石,千百年来屹立于此,四目相对,却可望而不可及。后人为纪念这对有情人,将此地改名为仙女山,让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永远流传。
菩萨坨
菩萨坨位于小耕坝草场的边沿,有一座小小的独峰屹立在草场凹地之上。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菩萨,这就是许多游人专门来顶礼膜拜的神祇“菩萨坨”。尤其是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成百上千的山民都要来这里朝拜,成为仙女山上的一大景观。
仙女池
相传天宫的一名仙女听闻仙女山的美景,而私下凡间,不料被王母知道,于是被罚,要她为凡间做一件好事,她发现仙女山严重缺水,于是牺牲自己,将身躯化做一汪清水,永远留在了仙女山,只有跟随仙女来到凡间的仙鹤与之长伴左右。人们为纪念做了好事的仙女,为此处取名——仙女池。
实弹狩猎场
狩猎场规模近67公顷,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狩猎场,也是中国首家举行实弹狩猎的场所。仙女山自古有撵山、狩猎的传统,密林中散养着野猪、野兔、野鸡、野鸭、麂子等野生动物。此地有“隔山观猎,见者有份”的风俗。
民俗风情一条街
民俗风情一条街是仙女山上最繁华热闹的商业中心,全长500米,是专门出售仙女山特产的街市。
菩萨坨
菩萨坨位于小耕坝草场的边沿,一座小小的独峰屹立在草场凹地之上,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菩萨。从前菩萨坨是一处香火旺盛的寺庙,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成百上千的山民来此烧香朝拜,是仙女山上的一大独特景观。
小耕坝
小耕坝面积约20公顷,以前是一片平坦的良田沃土,是仙女山上的主要产粮区,后被开辟成为仙女山上的跑马场和娱乐场。
文化活动
2016年7月29日至30日,仙女山音乐节举办。
2021年8月11日,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了“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座谈会”。
2024年8月17日,仙女山音乐节在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户外运动中心举办。
文化习俗
婚礼哭嫁
土家族、苗族结婚仪式非常隆重,在婚礼过程中,女儿要出门时,开始哭嫁,通常村中未婚姑娘会一起陪哭,嫂子们劝解亦哭,统称“哭嫁”,实际是唱出嫁歌。
仙女山耍锣鼓
仙女山耍锣鼓属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行于武隆民间的几种吹打乐器。以唢呐锣鼓为主、打击乐为辅的合奏艺术形式,曲目丰富、曲调优美、风格各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特色。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受广大农村观众欢迎,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所获荣誉
2011年,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表彰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森林公园”之一,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网站被评为“中国林业网优秀专题子站”。
2013年,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中国最美森林旅游景区”之一。
2015年,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获得首批“中国森林氧吧”称号。
2018年10月,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推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同年11月,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命名为重庆市首批“守护青山”志愿服务示范基地。同年12月20日,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入选“2017中国森林旅游年度成长力旅游地”。
旅游信息
门票
门票:50元/人。
交通
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交通便捷,
重庆至
武隆为全高速,武隆至仙女山为二级公路;渝怀(重庆至怀化)铁路横贯武隆全境。从重庆到武隆乘坐火车、客车均只需两小时,武隆区城至仙女山约需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