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关
古代关隘名
仙人关,古代关隘名。在今甘肃徽县东南。此关西临嘉陵江,南接略阳北界,北有虞关紧接铁山栈道,是关中、天水进入汉中的要地,也是由陕入川的重要咽喉。1134年,宋将吴玠军在此据险坚守,大败金兵,使金军南下的企图破灭。
历史沿革
南宋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1134年),在川陕之战中,宋军与金军在仙人关进行了一次要隘攻防战,是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绍兴三年(1133年)十二月,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率军攻克和尚原,宋吴玠军退守阶州(今甘肃武都东南),金军乘势由宝鸡直趋仙人关。宋料金军必将深入,遂在关右侧筑垒,称“杀金坪”,并在地势险要处筑隘,设置第二道防线,严兵以待。
历史事件
四年二月,完颜宗弼与陕西经略使完颜杲伪齐四川招抚使刘夔率骑兵10万,大举攻仙人关。吴玠率万余人与金军激战数日,终因力不及彼,退守第二道防线。金军人披重甲,铁钩相连,鱼贯而上,吴玠与其弟督军死战,以劲弓强弩大量杀伤金军,金军攻势不减,吴玠派部将杨政率精兵锐卒,持长刀,大斧攻金军左右翼。三月初一夜,宋军燃火四山,战鼓动地,出兵反击,并派王喜、王武诸将攻入金营,金军惊溃,金将韩常被射伤,遂引兵逃遁。吴玠乘势扩大战果,派张彦等将劫横山寨,杀敌千余人,又命王俊于河池(今甘肃徽县)设伏兵,再攻金军。金军被迫退回凤翔府
战役
大捷
徽县地处甘、陕、川交会之地,是通往西南的要道,被称为“秦陇锁钥”和“川蜀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县境发生过许多战争,尤其以仙人关大捷最为著名。
经过
绍兴四年(1134年)2月,金国大举入侵南宋,宗弼(兀术)、撒离喝伪齐刘夔领10万铁骑向蜀川门户仙人关进发而来,意在一举攻占仙人关,打开入大门,占领蜀川,进而沿长江东下消灭南宋王朝,入主中原。全军从铁山(今徽县南,亦名青泥岭)开始凿山开道,循岭东下,向仙人关条来。当时镇守仙人关的吴玠兄弟为保住仙人关,收缩兵力全力防守,已主动放弃了和尚原等营寨,吴玠移师驻守仙人关侧的杀金坪,吴璘则领军驻守于阶,成之间的七方关,随时赴援。
金兵进犯仙人关,吴玠首先率万余人迎击金兵,吴璘由七方关昼夜兼程来援,与金兵转战七昼夜方与兄吴玠会合。金兵进攻更加猛烈,都被吴玠兄弟一一击退。宗弼大怒,令金兵改用云梯攻垒,吴玠派杨政率长刀手阻击,并用器械撞碎金兵的云梯,以阻击敌人攻垒,又令宋军持长矛刺杀敌人。吴璘吴玠则指挥宋军左萦右绕,与金兵苦战,将士显露疲态后,吴玠便主动放弃了第一道防线,领兵退入第二隘防守。金兵仍步步紧逼,猛攻不止,宗弼还令士兵身披重铠,以铁勾相连,人跟人鱼贯而上,吴璘吴玠忙派姚仲登上堡楼与金兵对抗。楼将倒,姚仲令士兵用绳将堡楼缚正,金兵又用火攻堡楼,姚仲令士兵用酒缸盛水灭火,与金兵进行殊死搏斗,吴玠见情势危急,又派杨政、田晟各领一支精兵冲入金兵阵中,用长刀大斧左右击砍,将金兵冲了个四零八落。当晚,吴玠又在四面山上燃起熊熊烈火,将整个山岭,沟谷照得灯火通明,并令士兵将战鼓敲得惊天动地。同时派王武、王喜二将领精兵分紫、白二色旗帜趁夜杀入金兵大营。一时间,金军阵脚大乱,开始仓惶逃窜,溃不成军,韩堂左眼也被乱箭射中,宗弼看架势招架不住,领残兵连夜逃走。此前,吴玠已遣统制张彦在横山截击金兵,又令统制王俊领一支人马埋伏于河池,扼住金兵退路,金兵败退又遇张彦、王俊截击,惨败,死伤无数。 在仙人关战役开始之前,金人自元帅以下皆携家眷而来,决意要打开蜀川门户,进而攻占蜀川,惨败后,方知吴氏兄弟不好对付。宗弼率残部退回凤翔分兵屯田,作长久打算,数年间不敢轻易攻打入蜀门户仙人关。 此役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对巩固南宋半壁江山也是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8 15: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