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郎是今云南省
普洱市墨江县城的旧称。于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裁曲靖府通判由土城移驻他郎寨(今墨江县城),设他郎厅;其辖区是原马龙他朗甸长官司和
钮兀御夷长官司领地。
景区简介
他郎厅是明末滇南抗清和清初改土归流的产物。
景区典故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
明末农民起义军大西军残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入滇平定滇东南阿米州(开远)“
沙定洲之乱”。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大西军拥戴明永历帝,在云南建立“抗清复明”根据地。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正月,清军攻陷昆明。设巡抚和
云贵总督,基本延续明朝的府、州、厅、县和土司制度。明永历帝逃入缅甸,授元江府土知府那嵩为巡抚,授其子那焘为知府,授其弟将军武职;九月,在李定国的联络下,那嵩和总兵许名臣举旗反清;十二月失败。
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50年)5月,元江府设置流官知府、配置元江协副将。次年升为元江军民府。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51年),废除罗必甸长官司为奉化州(元江因远),废马龙他朗甸长官司为恭顺州(墨江)。不久恭顺州和
钮兀御夷长官司(江城、绿春大部)并入裁曲靖府通判,通判府设于土城。隶属元江军民府。通判是知府副职,除协助知府处理政务外,更重要的是监督作用,还可以分管一部分辖区,分管的辖区称为“厅”。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裁曲靖府通判由土城移驻他郎寨(今墨江县城),设他郎厅,仍隶属元江军民府。原临安府所属新平县也划归元江军民府。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元江军民府又改为元江府。
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元江府降为元江直隶州,他郎厅不便归州管辖,遂改隶普洱府;定南里土司(土千总龙氏)、儒林里土司(土千总施氏)也隶属他郎通判。
清嘉庆年间,清政府继续深化“改土归流”,在基层推行“里-甲制度”。他郎厅除土司领地和人烟稀少的理论辖区外,划分为三里零半甲,三里即定南里、德化里、善政里,半甲为儒林里。儒林里为今玖联镇,联合、碧溪乡一带;定南里为今新安、孟弄、景星、双龙乡一带;德化里为今雅邑、龙坝乡一带;善政里为今鱼塘、龙潭、文武、坝溜、那哈、泗南江乡一带。不包含今江城县、绿春县等部分。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今江城县设弹压委员,做为地方行政官吏,军政兼辖。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他郎厅改为他郎县,隶属迤南道(普洱)。原儒林里土司领地,即今绿春县牛孔乡大部、骑马乡部分、大水沟乡划归元江县南乡。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地方人士嫌他朗一词不雅顺,以境内之阿墨江为名,呈批后改他郎县为墨江县。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今江城县改弹压委员为行政委员,从墨江县划出,归
普洱道管辖。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墨江、江城两县官绅结束了长达四年的划界争执,划李仙江以南地区归江城县。墨江县共设七个区,均以序数命名。
公元1948年1月至公元1949年4月,云南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于新平县城,管辖新平、峨山、双柏、龙武、镇沅、景东、元江、墨江八县。
公元1950年5月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成立。
公元1954年1月1日,墨江县坝溜区下七乡划归红河哈尼族自治区直辖,成立了直属区。至此,墨江县地界不再变动。这七个乡是卧马乡、老白寨乡、三楞乡、玛玉乡、马场(土堆)乡、东沙乡、莫洛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