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仓(拼音:cā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古代的粮仓:上部像屋顶,中间像门,下部像地基。“仓”本义指仓房,即贮藏谷物的地方,泛指储藏物品的地方。
字源演变
象形字。“仓”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粮仓的样子,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是仓的屋顶;中部为“户”字,即一扇门的样子,门轴的方向或左或右;下部像仓的基础,一说是地窖,古代一些地区仓储与居住同,常为半地穴式。“仓”字始行于商代,西周与商代初文基本相同,但至战国,变化纷繁:下部“口”有时简化为一横或二横;仓门中轴另一侧空旷处填二横画作饰笔;仓门形或简写作“图A”,再简为“图B”,就是《说文解字》所收“奇字”。但同时期秦国文字仍承西周体势,只是把底部“口”形上移至门扇竖轴右侧。小篆把门轴线向左斜拉,秦汉隶书将门轴写作一撇。楷书都沿袭汉隶,只是新楷书字形把“人”下的横画变成点。 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把“倉”字简化作“仓”,这与《说文》“仓”下奇字及清代刊行的《目连记弹词》等书中“仓”的写法相近。
“仓”本义是贮藏粮食的建筑物,“粮仓、米仓、谷仓、倒仓、填仓”的“仓”用的都是‘仓”字的本义。
在古代,与仓意义相近的有廪(lǐn)、囷(qūn)、库等字,虽都是指藏物的建筑物,但其形制或其中所藏的物品是各不相同的。如仓是藏谷物的,廪是藏米的,库是存放兵器或财物的。在建筑外形上,圆形的粮仓称囷,方形的则称仓。后来词义混合使用,把仓与库连用,所指对象不再作严格区分。现代汉语中,“仓库”这个复合词已成为贮藏、放置物资的场所或建筑物的统称,不管装粮食,还是装其他东西都叫做“仓库”。
仓皇、仓促中的“仓”和粮仓的“仓”在意义上没什么联系,是假借字。“仓皇、仓促”都是单纯词,拆开后每个字都无意义可言。“仓皇”也写作仓黄或苍黄,是匆忙而慌乱的意思;“仓促”也写作仓卒(cù)或仓猝,也是匆忙的意思。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五】【倉部】七冈切(cāng)
倉,榖藏也。倉黃取而藏之,故謂之倉。从食省,口象倉形。凡倉之屬皆从倉。
仺,奇字倉。
说文解字注
“(倉)穀藏也”注:藏當作“臧”,臧,善也。引伸之義,善而存之亦曰臧,臧之之府亦曰臧。俗皆作藏,分平去二音。榖臧者,謂榖所臧之處也。广部曰:“府,文書藏。庫,兵車藏。廥,芻稾藏。”今音皆徂浪切。
“蒼黃取而臧之”注:蒼,舊作“倉”,今正。蒼黃者,匆遽之意,刈穫貴速也。
“故謂之倉”注:蒼、倉㬪韵。
“从𠊊省,口象倉形”注:七岡切,十部。
“仺,奇字倉”注:蓋从古文巨。
广韵
七岡切,平唐清 ‖ 倉聲陽部(cāng)
倉,倉𢈔也。亦官名。《齊職儀》曰:“大倉令,周司徒屬官有廪人、倉人,則其職也。”《釋名》曰:“倉,藏也,藏穀物也。”《漢書》曰:“耿壽昌奏設常平倉。”又姓,黄帝史官倉頡之後。七岡切。七。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部】 倉;部外笔画:8
古文:仺
(cāng)《唐韻》七岡切。《集韻》千岡切,並音蒼。《説文》:穀藏也。《國策》註:圓曰囷,方曰倉。《詩·小雅》:乃求千斯倉。《禮·月令》:季秋,命冢宰舉五穀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
又官名。《周禮·地官》:倉人掌粟入之藏。
又倉卒,悤遽貌。杜甫《送鄭虔》詩:倉皇已就長途往。
又姓。周倉葛。
又與蒼通。《禮·月令》:駕倉龍。《前漢·蕭望之傳》:倉頭廬兒。
又與臓通。五倉,五臟也。《前漢·谷永傳》:成帝曰:化色五倉之術,皆左道以欺妄。
又與滄通。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又與桑通。《亢倉子》亦作《庚桑子》。
(chuàng)又《集韻》楚亮切,借作愴。《詩·大雅》:倉兄填兮。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人”宽“㔾”窄,“人”罩住“㔾”。“人”,撇、捺相接于竖中线左侧,撇尖过横中线,捺脚收笔于横中线。“㔾”,的横段在横中线,竖钩段在竖中线,略向左斜;乚(竖弯钩)从左、下包围𠃌(横折钩)。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3 08:48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