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极化
物理学术语
绝大多数高聚物是优良的电绝缘体,有高的电阻率,低介电损耗、高的耐高频性和高的击穿强度。因此在电场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极化。
定义
电解质在外电场作用下,或多或少会引起价电子或原子核的相对位移,造成了电荷的重新分布,称为介电极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极化:
前两种产生的偶极矩称诱导偶极矩,后一种为永久偶极矩的取向极化。
极化偶极矩μ的大小,与外电场强度E有关,比例系数 称为分子极化率。公式μ=аE描述了极化偶极矩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影响介电性的因素
结构
分子极性越大,一般来说介电损耗和介电常数都增大。而其中介电损耗还对极性基团的位置敏感,极性基团活动性大的(比如在侧基上),介电损耗较小。
交联、取向或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介电常数减少;支化减少分子间作用力,介电常数增加。
频率和温度
与力学松弛相似
外来物的影响
增塑剂的加入使体系黏度降低,有利于取向极化,介电损耗峰移向低温。极性增塑剂或导电性杂质的存在会使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增大。
聚合物在作电工绝缘材料或电容器材料使用时,要求其介电损耗越小越好,相反在塑料高频焊接或高频“热处理”等情况下,要求介电损耗大一些才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23
目录
概述
定义
影响介电性的因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