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水传染病
水性传染病
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infection disease)是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介水传染病存在于人类粪便、污水和垃圾中的病原体污染水源,人们接触或饮用后所导致的传染病。
简介
介水传染病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其流行原因有二:
①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②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地面水和浅井水都极易受病原体污染而导致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病原体类别
介水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有三类:
①细菌,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
②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等。
③原虫,如贾第氏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等。
它们主要来自人粪便、生活污水、医院以及畜牧屠宰、皮革和食品工业等废水。
病情表现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表现为:
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爆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危害
介水传染病一旦发生,危害较大。因为饮用同一水源的人较多,发病人数往往很多;且病原体在水中一般都能存活数日甚至数月,有的还能繁殖生长,一些肠道病毒和原虫包囊等不易被常规消毒所杀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18:20
目录
概述
简介
病原体类别
参考资料